贵州毕节纳雍县第二中学姜方《大班额背景下地理课堂创意法教学运用研究》开题报告
《大班额背景下地理课堂创意法教学运用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18060739B0304
主持人:贵州毕节纳雍县第二中学 姜 方
一、问题的提出
1.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教育意识和文化需求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教育,让孩子“上好学校”“上名校”成为很多家长的共同愿望。由于地域差别、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等因素,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失衡,县直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说要优于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进城经商、务工就业的人越来越多,得益于义务教育的恩泽,他们也把自己的孩子随身带来“就近入学”;许多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家庭,也想方设法让孩子到城镇学校就读,“共享”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城镇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其需求,导致中小学班额越来越大,有限的校园和教室空间捉襟见肘;班级人数多,情况复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大班额教学给学校管理及教师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2.现状。像在我们纳雍二中,今年8月份高中部撤出以后,仍然有70多个教学班级,6000余人,班级人数少则70人,多则90余,是典型的大班额学校。由于大班额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学生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及管理带来很多不便,如果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形成“高负低质”的低效教学现状。
3.研究意义。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大班额的现状虽然一时难以解决,但我们可以针对大班额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或症结,以创意法教学理论为基础,找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探究切合自身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因此探究大班额的管理与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教师“减负加质”,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得到保障。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
1.以郭成志创意法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有效教学理论为核心目标。
2.互动教育理论:教育活动是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教学过程则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这个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从而产生教学共振。
3.践行新课改理念:利用创意法教育,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
研究方法:根据《创意法教育原理》和新课程理念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以课堂有效教学理论为核心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具体实际,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探究大班额行之有效的教学规律。具体方法如下: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郭成志老师的创意法教育理论。
2、调查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制定研究计划和实践措施。
3、行动研究法。探究创意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规律,比如学习情境的创设,有效的师生、生生活动方案,优化作业、考评设计等。
4、经验总结法:根据各阶段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科学、合理运用创意法教学的可行性规律,为广大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大班额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管理。井然有序的课堂管理是实现有效、高效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可以断言,课堂秩序长期混乱的教学班级(即使是小班级),是很难达成有效、高效教学目标的。大班额学生人数多,情况复杂,学生素质不一,所以加强课堂管理十分必要。多而不乱,井然有序、整齐划一的班级才利于展开课堂教学。
2.大班额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目标。目前,许多大班额教学班级的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这既有学生层面的因素,也有教师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不到位的因素,还有大班额结构自身存在的客观因素。创意法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有效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如果不能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一切创意教学都是徒劳的。
3.大班额背景下的创意教学策略。目标是方向,策略是实现和达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在本课题研究中,以创意法教学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将践行分层教学、分组合作探究、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出题互考互评等教学方法。在课堂管理方面,尝试分组管理,班干轮流当,逐步规范后进生的不良行为;典型的后进生,再单独访谈。即使是多大的班集体,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并施以有效的“良方”,就会药到病除,问题就得以解决。
四、预期的目标
1、通过研究,扭转当前大班额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状,使教师的教学在“创意教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走出误区,踏上坦途,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2、通过研究,努力实践“创意教学”的基本理念,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使教学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使课堂教学尽可能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切机会和条件,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习成为在已有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从而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4、通过研究,让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促变,在变化中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姜方:课堂主持人,负责课题的实施,开题、结题报告、课题论文的撰写。
刘泽学:负责创意学案、教案的拟写,调查、个案访谈,及课题资料的整理。
六、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4.1~2014.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创意法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2014.3~2014.12) 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好创意法子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
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3月)即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小结阶段,根据实践和反馈的具体实情,做好研究资料的阶段性整理和分析,动态地继续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5.4~2015.5) 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申请结题验收;做好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认真撰写研究报告,申请课题结题鉴定,并做好成果的推介工作。
七、课题组织
课题主持人:姜方
成员:刘泽学
八、参考文献
1.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
2.有效课堂教学理论
3.刘晓晖.初中地理“分组学导”教学模式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4.何振丽.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模式初探[D] 华中师范大学.2006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大班额背景下地理课堂创意法教学运用研究
- 下一篇:创意法教育子课题研究实施效果及新闻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