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红都小学同延锋《创意法教育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志丹县红都小学 项阵萍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口语交际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地位越来越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计划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且,未来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尽快从传统的听话说话模式中走出来,适应新的口语交际课;特别是语文教师,就更应该重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怎样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进而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终身受用,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抓好说话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语文课程标准》说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既然口语交际本身具有互动性,是双方相互来往的一种交流方式,因此,这一内容的教学活动只能在具体交际情境中进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教材,训练说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针对口语交际专题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在全套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各个“学习园地”,都安排有口语交际专题训练,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安排上都体现着由低要求到高要求,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坡度安排:比如低年级的口语交际:“保护有益的小动物”、“合作”、“我想这样做”、“我们去旅游”等,中年级的训练专题一般是:“喜欢的小动物”,“当导游”、推荐一本好书”等;高年级一般是:“演课本剧、讲故事、聊聊热门话题、演讲、辩论”等。因此,通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他们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根本依据。抓好“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比如:在口语训练专题“介绍校园”,先鼓励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将自己熟悉的校园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主要特点清楚地介绍出来,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练说,再评选出各组说得好的学生,最好评选出十佳校园导游。这样,使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既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又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活用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训练仅靠“学习园地”中安排的几次是远远不够的,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教学内容。阅读教材文质兼美,生动有趣,蕴含着许多对学生来说乐于思考和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因此,活用课文这块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好教材,渗透说话训练,在教材中选择适当的说话训练点,精心设计练习,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使学生说话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训练。如:学习《狼和小羊》这篇课文的结尾讲到狼向小羊扑去时便嘎然而止。按常理,小羊成了狼的美餐,但如果这时突然出现某种情况,那很有可能会出现另一个结局。教到这里,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你希望小羊有什么样的结局?结果怎样?”学生纷纷发言,既动脑又动口,有的说:“正在这时小羊灵机一动,说:‘狼啊,桥那边有一窝小羊,肉味更鲜美,我带你去尝尝味道。”羊把狼带进了羊的陷阱里。有的说:“我疼死了,唉,我刚才吃了有毒的草,现在肚子痛,救命啊,小羊躺在地上连连打滚,狼被吓坏了,不敢吃中毒的小羊,走了。”……这样鼓励学生说话训练,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结合教材,抓好说话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材中“课后题练习”这一环节训练中,有不少练习要求学生“背诵、复述课文”评析课文中的妙语佳句,分角色朗读”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练习”由易到难,从短到长,逐渐深入地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抓好课堂,渗透教育,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不仅要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还要深入钻研课文,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口语交际的因素,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每一堂语文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比如:学习课文《两只小狮子》后,我问同学们:“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么做呢?”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它会像另一只小狮子一样,每天练习本领。”有的说:“它会比另一只小狮子更加努力地学好本领,后来,它当上了真正的大王。”于是,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许多年过去了,两只小狮子也已经长成了大狮子,突然,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大群敌人,这时,两只狮子又会怎么样呢?学生们马上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如此一来,每个学生都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中,人人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造机会,激发说的愿望,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而且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较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利用直观、多媒体创设情境或故事导入设问激趣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观察事物的兴趣。也是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进行说话训练的最佳手段。
1.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大胆进行口语交流的前提,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交际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2.多创造机会,多创设互动情景,让学生畅所欲言
多创造机会,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学生的说话热情。在适当的时候要求学生畅所欲言,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如:,如教学《美丽的小路》这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同时加入一些其他的小动物角色。学生通过表演,懂得了怎么赞美事物,怎么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懂得了爱护环境。我让学生自己组织说话内容,学生在表演中敢讲会说。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投入说话的训练中,他们真实而优美的语言才会潺潺流出。这样让学生更加贴近真实,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去自主创造情境,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境中,由此情此境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内在动力需要,从而可以让学生产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惟有如此,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才会增强,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惰境”,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去作进一步的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比如: “六一”儿童节将到,教师先以录像的形式展现幼儿园小朋友欢度“六一”的情景,再配以轻快活泼的音乐,学生的兴致立刻高涨起来。然后让他们回忆过去,“上幼儿园时,你是怎么过儿童节的?”对于过儿童节,每个孩子都有切身体会,再加上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的记忆顿时被激活了,话匣子也打开了。
3.巧用教学媒体,创设情境
对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具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可以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动用起来,省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如:看图说话《乌鸦喝水》是幅综合性的图画,在教学中,巧用媒体,创设说话情境。在学习第2 、3自然段时,利用第一幅图和“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面的水不多”,帮助学生理解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并动口说说喝不着水的原因,学生观察优美的幻灯图片,边练说,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前提下,产生说话的愿望。这样,寓说话于丰富多采的情境之中,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于一体。
因此,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热情,对学生口语发展影响不可低估。
(四)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随机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农村孩子,没有经历游山玩水的乐趣,但是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没有拥有太多的芭比娃娃、海绵宝宝、玩具手枪、陀螺、但是他们亲手制作玩具的快乐感和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与其让他们介绍他们拥有的玩具,不如让他们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既动手、动脑又口,何乐而不为!我们与其教她们要热爱劳动、爱惜粮食,不如让他们说一说亲身经历的劳动过程,说一说种植到收获的不容易等等。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