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特色校申报>>正文内容

海纳百川话宽容

海纳百川话宽容  

——略论差异管理     

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乐元中心小学  黄正禄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丰收。  

大海宽容了小溪,拥有了浩瀚。  

教师宽容了学生,拥有了芬芳。  

宽容,蕴含着科学!  

宽容,蕴含着艺术!  

蕴含科学,宽容对教育中学生的差异现象予以承认,对于差异规律进行研究。  

蕴含艺术,宽容对有差异的学生有着变通的管理办法,因材施教,使之健康成长。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环境以及主体努力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  

1、学生的差异大致有以下四种表现:个体间差异。即教育对象相互之间的差异。例如A同学在体育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B同学在数学方面超常出众。  

2、个体的“内差异”。即每个人“整体”素质结构的内部差异。例如达尔文是伟大的生物学家,可他的数学是得零分的。“内差异”是个体间存在差异的根源。  

3、阶段间差异,即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中表现出的差异。例如郭沫若小学时语文课曾得过55分,后来却成为大文学家。  

4、群体间差异。即一个集体与另一个集体之间的差异。例如甲班学生活拨,乙班学生文静。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分析,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素质是各方面积淀的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样看来,“差异”一词在教育中的含义完全落在“异”字上,“差”只是一个音节而已,这就像“杨柳”一词在古诗中只指“杨柳”一样。我们平常所说的“差”应该只指甲乙两个整体的内部因素的某一很小点之间的优劣或相对高低好坏。正因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把“差”的范围扩大化,把某一学生某一方面某一阶段中的不足看成了该学生整体的不足,所以才使我们的许多评定常常让我们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例如我们眼中的差生走向社会常常是不同行业中各种优秀人才。  

哲学的观点启导我们:必须用整体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像大海一样广纳百川汹涌澎湃。  

广纳百川是宽容之举。但宽容和放任自由甚或迁就放纵有着本质的区别。宽容首先是接纳人的天然属性,然后是引导和改造人的天然属性和发展过程中的劣性,使之健康向上。这就在“自然发展”的理念中引出了“管理”的概念。  

“管理”一词,究其渊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古代的“管”字,原意为锁钥,其说见于《周礼》:“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后延伸其人们义为控制和执掌。“理”字较早见于《说文》:“治玉治民为理”。后延伸其义为治理、协调。从词义看这两个字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意思并非相近的字的联姻,在某种程度上正好印证了管理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也说明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感悟到“管”的强制与“理”的疏导必须辩证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三者的和谐正是管理者所要达到的境界。然而,在教育管理的实践操作中,重“管”轻“理”的现象还十分突出。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被管理得服服帖帖的学生不许走进花园捉虫、不许靠近小池观鱼、不许在课间大声说话和唱歌……似乎“不许”就是管理者的最高准则。学生若有越池现象,不是受训,就是受罚。  

宽容作为管理的思路,同样需要《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引导和约束,而且是在引导中约束,是先“理”后“管”。对于小学生来说,他是一点一点地引导,一个一个地逐步落实。要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办事,给学生时间:认知——实践——在认知——再实践的时间。给学生一个自主领悟的过程,他不是能立竿见影的。不给认识、实践的时间与过程,是容不下学生不足和“缺点”的管理,是违背学生身心特征的管理,自然是狭隘的管理。  

正因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管理上更不能一刀切,要多些宏观引导。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少些琐屑的条例,如“不许”之类。这些有利于学生在管理的框架中发展个性,培爱养特长。优秀的管理者还会根据《规范》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的表现差异,从而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差异管理是宽容所蕴含的科学与艺术,了解它、运用它,就能容纳个性迥异的学生,让校园呈现出百花争妍的现象,就能为社会培养出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海纳百川话宽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