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指导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指导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四川省苍溪歧坪中学校 郑毅
一、问题的提出 。
创意法教育是一种遵循“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的创意方法教育体系。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时效的内涵及衡量标准也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时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时效观转变。因此,利用创意法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即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聚焦课堂、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近年来,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多,为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县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因此我选择本课题,旨在通过以初中化学课堂作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行为(导入、活动、作业设计环节)入手,探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利用创意法教育,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 1.在学生看来,理化课程非常枯燥,而且似乎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比较隔膜。因此,学生对这些课程不易掌握。师生运用创意法,则让这些课程充满诗情画意,不再枯燥,不再隔膜。易于掌握,变得实用。师生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可以将公式、步骤形象化,故事化,让它们变得有感情。当然,如果学生充分理解了,那还要这样做干什么。所以,很大程度上是要教师吃透教材,然后进行形象化处理。这看似是不可思议的,是“最差”的想法,实际上是“最优”的。
2、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教学工作中无论教师讲的再多,也只能是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3、互动教育理论:教育活动是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教学过程则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这个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
4、课改理念:利用创意法教育,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郭成志老师的创意法教育理论。
2、调查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制定研究计划。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创意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的课型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有效的师生、生生活动的方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问卷创意法指导下了解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师生互动、自学为主、练习为主)作业布置等方面。
(2)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支撑,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教育的高度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观察、听课、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
(3)利用创意法教育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创意法教育是一种以新思维“创意法”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它是一种“敢于犯‘差’而真正有用”的教育。要求“学生学得有创意”。创意法教育所指的“创意法”是什么?在这里,“创意法” 是创意法教育创立者应用创造学的感性总结,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透彻地讲,“创意法”就是“敢于思考最差答案之法”。
四、预期的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创意法教育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
2、 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3、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真实有效的互动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情感。
五、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1.做好课题准备工作,填好简历表
2.学习创意法教育理论,实施课题。
3.在课堂中用创意法理论与教学相结合。
4.课题总结结题。
六、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3.9~2013.10)
根据研究方案,启动创意法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2013.10~2013.12) 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好创意法子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
3、研究总结阶段(2013.12~2014.1)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
(2)申请结题验收。
七、课题组织:
组织学习创意教育法理论:创意法教育以“创意法”为终极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得有创意”,建立“最差的答案就是最优的答案,反之亦然”的动态知识体系。学生对“最差”的答案不再惧怕,而是从容地面对,冷静地分析该“答案”的可取之处,同样实现理解事物的目的。学生对“最优”的答案,同样能看出它的另一面,这样才不至于和真实的生活脱节。“学生的一切努力,只是在滴眼药水,只是为了使自己的眼睛早日好起来”。
八、参考文献
1、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
2、《化学课程标准》
3、《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4、《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