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郭成志创意法科研课题网>> 各组 拜师与研究>>正文内容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大兴沟镇中心小学王文霞《创意法教育下的幼儿园中班课间游戏的践探究》结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下的幼儿园中班课间游戏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    

创意法教育是一种教育者运用“创意法”思维,对受教育者的“创意法”思维进行“展示、激活和修复”,从而使受教育者得到和谐发展的创意教育体系。“创意法”将揭示事物的更重要的另一面——“最差即最优”! “差”,其实是困扰着每个孩子、家长和教师的严重问题!    

    课间游戏是指:在教学活动之间或教学活动与集体游戏之间开展的游戏活动。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课间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发展、增进师生感情、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    

  针对本园中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创意法教育下的幼儿园中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中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创意法教育下的幼儿园中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是指:通过幼儿园中班课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适合中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中班课间游戏有很大启发。    

    (三)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详尽阐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在幼儿园设计、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策略和方法。这本著作对于我选择中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以及研究中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方面有很大帮助。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中班课间游戏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丰富中班课间游戏的内容。    

    2.提供适宜的中班课间游戏材料。    

    3.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中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课题实效  

     《幼儿园中班课间游戏实践的研究》这一课题共开展了两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了课间游戏的活动。游戏内容丰富,成效也很显著。成果也是相当丰富的,孩子的游戏水平得到了提高。通过各种方式的结合,提高了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了真正的快乐,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一次次的研讨和交流中,对幼儿有了全面的深层次的了解。组织教师写好相关的经验和反思。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了大量的游戏材料,使游戏更加的丰富多彩。全面提升幼儿园课间游戏的质量,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我们会一直继续努力,为研究工作取得成效。

五、课题总结  

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在教学中“创意法教育下的幼儿园中班课间游戏的实践探究”初步取得了成效。  

(一)本课题的研究充分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和谐”的快乐氛围,培养幼儿参与合作的意识。  

运用中班课间游戏,由以往传统的教师放羊式课间游戏,转变为形式多样、孩子乐于参与、有意义的课间游戏。让孩子自己学会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合作、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利于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因此,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中,要求教师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幼儿,尊重幼儿的观点,并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对幼儿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给予正确引导,爱护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培养,通过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促使幼儿人格健全发展,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自身的育人素质。课题研究开始,阅读大量的游戏资料,拓宽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向;在实践操作阶段,凭借外出参观、观摩、理解新课程中关于综合实践与本课题之间的相通点,指导着自己的操作方案,调整着自己的研究步骤。  

六、课题组织    

六、课题组织  

主持人:王文霞  

 员:王文兰   管延秀  

七、参考文献    

    1. 郭成志 .《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2. 周稽裘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10     

    3. 赵济清.《幼儿教育课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9    

    4. 王永生. 《幼教博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社 .2007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