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这样的教与学是古代经济发展条件制约下形成的产物,不需要更多的设备设施条件,也无需优秀师资,可以说,没有新的考试评价制度就不会出现农村义务教育的改观。因此,应根据学科和学生特点选择测试方式,建立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校发展、师生共同进步的考试评价体系,突出考试评价范畴的多元性、尽可能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突出考试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增长教育评价的客观性;突出教育结果的功能,加强评价反馈。同时,要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学校和教师把素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应根据新的社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加速课程形式和内容的改革,不断丰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内涵。
5、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方案统一部署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缩小校际差距。一是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布局结构合理化。小学布局应以县为单位,坚持总体规划一盘棋,适当打破乡镇界限。二是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最低控制标准,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学校建设质量。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教育为重点,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6、在推进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高层次的全面均衡发展
从学校教育系统看,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在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实现。某一级教育发展受阻,就会影响高一级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当前,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加快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各级政府应把投入责任进一步向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
六、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与社会影响
本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一是系统分析湖南省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现状;二是论证了湖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实力;三是论证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投入法制订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四是系统研究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核心。就研究水平论,这几个方面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
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其一,已经作为《湖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起草的重要依据;其二,已经进入《教育决策参考》,作为湖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七、讨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和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因而,本研究的结论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的时段大约截止到2015年前后。而且,未来十年左右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发展的研究还将继续,包括本课题的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在内的众多研究者和实践者,都会对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同时,限于本课题研究的原初目标,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培养培训、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公共教育财政体制建设等方面,本研究没能进行过多的细化,这也是今后需要更深入研究的。此外,关于某一时段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极限、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改革与创新等问题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玉鸣等,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教育与经济,2002,3。
2、赵波等,区域教育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初探,教育科学,2001,5。
3、徐娅,首都教育指标体系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1,11。
4、殷伯明等,教育系统动态测评方法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1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
6、刘茗等,试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当代教育论坛,2003,7。
7、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8、张国、林善浪,中国发展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
9、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1919-1949),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12。
10、王善迈等,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教育研究,2002,6。
11、周峰,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2002,8。
12、曾满超等,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13、储朝晖,试探解决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的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3,1。
14、翟博等,深化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笔谈),教育研究,2002,2。
15、王蓉等,努力构建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教育发展研究,2003,4~5。
16、陈上仁等,义务教育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3,5。
17、阎光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制度的底线公平,教育科学研究,2003,1。
18、顾明远,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平等的问题是人权问题,人民教育,2002,4。
19、钟宇平等,公平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教育与经济,2002,1。
20、朱永新等,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国教育学刊,2002,6。
21、聂劲松、黄龙威,县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3,11。
22、聂劲松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当代教育论坛,2005,5。
23、张作功、聂劲松,发展基础教育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当代教育论坛,2005,9。
24、黄龙威等,抓好省域教育发展重点与薄弱环节的对策建议,当代教育论坛,2004,12。
25、聂劲松、彭波、古夫,论综合高中的兴衰与发展,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26、李立生,湘西地区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湖南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04,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6。
27、聂劲松,湖南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基本设想,湖南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04,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6。
28、彭波,湘西地区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湖南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04,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6。
29、李红婷,湖南省永兴县大金土李氏宗族义学议,当代教育论坛,2004,7。
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这样的教与学是古代经济发展条件制约下形成的产物,不需要更多的设备设施条件,也无需优秀师资,可以说,没有新的考试评价制度就不会出现农村义务教育的改观。因此,应根据学科和学生特点选择测试方式,建立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校发展、师生共同进步的考试评价体系,突出考试评价范畴的多元性、尽可能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突出考试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增长教育评价的客观性;突出教育结果的功能,加强评价反馈。同时,要全方位推进教学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学校和教师把素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应根据新的社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加速课程形式和内容的改革,不断丰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内涵。
5、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方案统一部署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缩小校际差距。一是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布局结构合理化。小学布局应以县为单位,坚持总体规划一盘棋,适当打破乡镇界限。二是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最低控制标准,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不断提高学校建设质量。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教育为重点,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6、在推进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高层次的全面均衡发展
从学校教育系统看,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在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实现。某一级教育发展受阻,就会影响高一级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当前,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加快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各级政府应把投入责任进一步向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延伸。
六、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与社会影响
本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一是系统分析湖南省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现状;二是论证了湖南省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实力;三是论证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投入法制订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四是系统研究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核心。就研究水平论,这几个方面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
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其一,已经作为《湖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起草的重要依据;其二,已经进入《教育决策参考》,作为湖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七、讨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和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因而,本研究的结论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的时段大约截止到2015年前后。而且,未来十年左右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发展的研究还将继续,包括本课题的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在内的众多研究者和实践者,都会对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同时,限于本课题研究的原初目标,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培养培训、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公共教育财政体制建设等方面,本研究没能进行过多的细化,这也是今后需要更深入研究的。此外,关于某一时段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极限、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机制改革与创新等问题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玉鸣等,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教育与经济,2002,3。
2、赵波等,区域教育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初探,教育科学,2001,5。
3、徐娅,首都教育指标体系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1,11。
4、殷伯明等,教育系统动态测评方法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1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
6、刘茗等,试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当代教育论坛,2003,7。
7、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8、张国、林善浪,中国发展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
9、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1919-1949),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12。
10、王善迈等,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教育研究,2002,6。
11、周峰,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教育研究,2002,8。
12、曾满超等,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13、储朝晖,试探解决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的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3,1。
14、翟博等,深化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笔谈),教育研究,2002,2。
15、王蓉等,努力构建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教育发展研究,2003,4~5。
16、陈上仁等,义务教育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3,5。
17、阎光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制度的底线公平,教育科学研究,2003,1。
18、顾明远,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平等的问题是人权问题,人民教育,2002,4。
19、钟宇平等,公平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教育与经济,2002,1。
20、朱永新等,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国教育学刊,2002,6。
21、聂劲松、黄龙威,县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3,11。
22、聂劲松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当代教育论坛,2005,5。
23、张作功、聂劲松,发展基础教育应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当代教育论坛,2005,9。
24、黄龙威等,抓好省域教育发展重点与薄弱环节的对策建议,当代教育论坛,2004,12。
25、聂劲松、彭波、古夫,论综合高中的兴衰与发展,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26、李立生,湘西地区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湖南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04,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6。
27、聂劲松,湖南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基本设想,湖南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04,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6。
28、彭波,湘西地区人力资源与教育发展,湖南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04,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6。
29、李红婷,湖南省永兴县大金土李氏宗族义学议,当代教育论坛,2004,7。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