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歌唱教学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

海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歌唱教学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李 丽   季丹红          

所在单位:   海门市育才小学           

申报日期:    2018-3-28              

 

 

 

海门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制

2018年3月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姓   名

李 丽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82年11月

行政职务

集团办主任

专业技术职务

中小学一级

研究专长

音乐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文学学士

电   话


工作单位

海门市育才小学

E-mail

Ziteng_lili@163.com

通讯地址

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

邮政编码

226100

『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C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2016年10月主持海门市课题《小学音乐唱歌课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结题。

2017年11月主持的海门市微课题《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研究》结题。

2016年8月参与且为核心组成员的《小学“本真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结题。

2016年1月参与且为核心组成员的“十二五”课题《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融合教育的研究》结题。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浅谈童声合唱的有效训练》

2014年6月江苏《阅读.教学研究》

《选课走班:注重个体教育》

2015年5月江苏《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肢体语言的妙用》

2016年5月江苏《阅读.教学研究》

《三“法”小学音乐课评课的有效策略》

2017年4月南通市《名师之路》

《浅谈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教育》2017年5月

《引向生活 爱上音乐》

《名师在线》2017年5月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姓名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季丹红

海门市育才小学

中小学一级

音乐

第二主持人

姚  华

海门市育才小学

中小学一级

音乐

协助组织实施

赵  平

海门市实验学校

中小学一级

音乐

协助组织实施

施春燕

海门市育才小学

中小学一级

音乐

申报/理论检索

韩嘉琪

海门市育才小学

中小学二级

音乐

申报/理论检索

姜  宇

海门市育才小学

中小学一级

音乐

实验/资料整理

季  慧

海门市树勋小学

中小学一级

音乐

实验/资料整理

陈  贺

海门市三星小学

中小学一级

音乐

后勤/资金筹备

龚  正

海门市三星小学

中小学二级

音乐

网建/成果推广

王珊珊

海门市通源小学

中小学二级

音乐

实验/资料整理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审美能力:是指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它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审美能力也是艺术鉴赏能力,它是以人的主观爱好的形成体现出来的对美的认识、评价、再创造。审美能力是在人的学习训练和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音乐审美能力是进行音乐审美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它是人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音乐审美能力主要包括感受认识音乐的能力、鉴赏音乐的能力、想象音乐的能力和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四个方面

   歌唱教学:歌唱是直观、富有活力的表演形式。歌唱教学是一种体现美的艺术,它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歌唱教学促进审美能力提升:通过歌唱前的聆听活动让学生认识美,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运用歌唱活动这一直观、富有活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体验美,在体验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的基础上,运用优美的声音抒发歌曲的情感,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让从感官上获得肤浅的愉悦体验,然后进入感情和理智体验阶段,最后形成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的能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现状分析:

2007年康婧在《科协论坛》发表的论文《论唱歌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就歌唱教学中发掘音乐教育中德育因素,加强学生审美鉴别能力的培养,强化提高学生对音乐美丑的分辨能力进行了研究。她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审美兴趣、听审能力及表现的美的能力。

2015年张静以“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审美教育价值所在的分析,并从兴趣和巩固两个角度指出了审美教育的实现所带给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

2016年李丹丹在《北方音乐》发表论文《提高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她的研究通过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来完成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学,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她在研究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音乐,让学生体验音乐音响效果下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欣赏音乐之美的过程中,陶冶小学生的性能,净化小学生的心灵,产生较好的音乐审美趣味。

虽然,审美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受到关注。但目前,这样的研究偏重于音乐欣赏课堂,我们的研究立足于小学歌唱教学。

研究价值:

1.现阶段小学音乐课是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我们的歌唱课堂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的审美情趣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歌唱教学中,掌握歌唱的技能,在歌唱这一直观、形象的活动中,感受并能鉴赏美,从而能创造美。

2.当前而音乐唱歌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忽略学生歌唱技能训练;或者注重完成基本教唱任务,忽略了音乐歌唱教学的外在价值;或是只歌唱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略了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未能进实质性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希望在歌唱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体验、感知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审美视点的积累、延伸、交汇,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能用自主地表现美,在表现中激发学生自主体验生命的内在,从而能鉴赏和创造美。

3.教师在歌唱教学活动组织、引领、参与、协作实施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完善自身的艺术修养,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在研究中,打造生本课堂,以美育人,探索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鉴赏、表现美的创新路径。

2.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在歌唱体验活动中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和人声感知探索美,打开想像这一思维活动,获得审美愉悦感,积极地表现和创造美,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3.教师通过歌唱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引领、参与、协作实施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完善自身的艺术修养,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研究内容:

1.小学歌唱能力现状的研究。从学生学习歌曲的基本情况着手对目前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教学课堂进行研究调查,找出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2.歌唱教学创新策略的研究。改变传统的歌唱教学方式,打造以学生为主的生本歌唱教学课堂,以美育人。紧抓歌唱教学中的目标维度:采用听唱、视唱等方式高效地唱会、唱好歌。通过前面感受、体验两个步骤的实施,学生能表现创造歌曲。

3.认识和鉴赏美的能力研究。在聆听、展示等活动中,初步建立对歌曲美的感知能力,通过歌唱实践等活动,逐步建立起鉴赏歌曲美的能力。

4.体验感受的创新途径研究。利用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等音乐要素为学生初步建立歌唱感觉,让学生具备基本的歌唱技能。在聆听感受、歌唱展示中挖掘旋律及歌词的美,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用合适的情绪及声音来表现美。

5.创编和创造能力培养研究。学生在体验感知歌曲美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融入自己对歌曲理解,通过歌曲创编等活动创造美。

研究重点:

打造生本的歌唱教学课堂,以美育人。让学生在体验感知的歌唱教学活动中,正确理解音高、节奏、旋律等基本音乐要素表现的音乐之美,通过不断地聆听、表现等体验活动,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激发起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歌曲创编等活动创造美。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在通过对小学生歌唱能力的调查研究,了解目前小学歌唱教学的基本情况,探索打造生本课堂,以美育人,创新歌唱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歌唱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节奏、音高、旋律、歌词之美,用合适的情绪和声音大胆地表现美,打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成立课题组,理论学习,设计、准备材料;调查研究目前唱歌课堂中学生歌唱能力的现状,研究“歌唱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提升”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理论基础,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

2.第二阶段:理论与实践阶段(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具体实施各项研究任务。从歌唱教学创新策、认识和鉴赏美的能力、体验感受的创新途径、创编和创造能力培养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研讨,收集个案,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汇总,进行成果总结。撰写课题论文、研究报告、案例。准备课题结题资料,完成结题工作。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学生歌唱能力考察等调查,积累案例;调查课题研究前后学生歌唱审美能力发展的差异,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

2.文献分析法:课题组及时收集、整理、借鉴教育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3.实践研究法:通过歌唱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审美能力和情趣。

4.经验总结法:通过记录研究过程中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等的变化情况,及时归纳、概括、积累个案,最终形成成果。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歌唱审美能力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框架下的人文底蕴素养。学生通过歌唱教学活动习得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通过歌唱体验活动涵养内在精神,能鉴别和创造美,从而发展成为有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的人。

歌唱是直观、富有活力的表演形式,它是一种体现美的艺术。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主要载体,它操作性强,学生乐于参与也易于接受。歌唱教学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学会表现美、鉴赏美,从而能够创造美。在审美活动中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能促进师生愉悦、和谐发展,通过可操作的歌唱教学实践活动,从音乐要素入手,在体验、感受中培养学生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歌唱教学审美活动中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丰富学生个性,完美学生人格,使学生获得幸福感,让学生在歌唱美的熏陶树立理想和境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小学歌唱教学中学生现状调查分析的研究

调查报告

2018年12月

小学歌唱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教学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案例

每学期开展一次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学生成果汇编

成果集

2019年7月

小学歌唱教学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教师研究论文集

论文

2019年12月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研究报告

2019年7月

最终成果(限3项)

小学歌唱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教学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案例

2020年7月

小学歌唱教学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教师研究论文集

论文

2021年1月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报告

2021年4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时间的保障、研究活动的开展等。)

课题核心组成员学术背景:

课题组成员均都是先行规定准入条件后,再由个人申报,再经过集团内部考核优中择优。7名成员中,有7名是中小学一级教师,其中1名海门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骨干教师、其余均为海门市教坛新秀。他们近年来无论是教学比武还是科研成果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有三人次在南通市小学音乐优课评比或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因此本课题组成员在本地区有相当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们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功底厚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有的参与教育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研究基础:

目前,艺术审美教育的实施在全市各校得到了重视,音乐课堂也在积极培养学生们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深具音乐学科特色(注重过程探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两年的课堂改革,亦积累了大量的课案、教学设计等素材。

保障条件:

本课题组的第一主持人担任行政管理职务,第二主持人担任兼职教研员,因此能争取到学校的全力教学和资金支持。在课题科研经费上,本校的科研活动经费可达6万元以上。全市的小学音乐教研活动亦是在课题组主持人所在的名师工作室组织下开展,得到本地区小学各校同仁的积极响应,具备了广泛、和谐的教育教学研究群众基础。

 

三、课题主持人所属部门(单位)意见

 

 

 

 

 

 

单 位 (盖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