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黄堽小学   丁永苹

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互动,师生互动是其中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在《课程标准》提倡“动态课堂”、“还课堂给学生”、“留精彩给学生”的今天,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重视师生互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开展不是很理想,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必要性、类型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运用的重要教学,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读课文、抄背生字等略显枯燥的模式,并且往往采用繁多的作业来让学生被动掌握语文知识。因此新课改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教师应该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加强小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让学生具有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下,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主体学习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 新课程改革的呼唤。新课程改革将素质教育和只是经济作为背景,将“通过调整课程目标,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改善课程实施,改革课程管理以及发挥课程评价的积极功能”等方式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循序渐进的提高教学质量。这次改革崇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保证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强调学生为主体并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学生和教师之间培养互相尊重互为主体的人际关系,建立互相关怀的互动式情感。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改变在此次课改中推崇的师生互动式教学中得到有效推动。    2.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语文课程性质、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确定了以“情感态度和世界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观;把学生、教师、教材和环境等四个因素整合起来,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的主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其工具性的习得还是人文性的塑造,都离不开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具有主导地位的互动维度――师生互动的引领。    3.合作学习实施的必然性。①合作在当今社会的必要性。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人生存发展的必须能力之一。新的教育理念也提出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数是采用个体和竞争的方式促进学习。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注重师生间合作建立互动交往的环境,教师负责选择合作学习的课题并监督辅助学生的学习过程。②教师素养的新要求。顺利实施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具备基本专业能力知识之外更具有一些新的内涵。第一:教师必须有组织管理能力。学生自控能力不足,缺少了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很容易让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失去意义而变成秩序混乱的表演。第二:教师必须在学生之前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相比较于教师传授式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接触的知识面相对广泛。因此要想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不断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应对学生的问题,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教学专业性的挑战。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合作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介入方式,对问题的判断以及解决方式。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4.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语文学习是一个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受熏陶感染的过程,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整体感悟水平。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教学的实质和价值取向是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中感知文本的思想精华、提升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与感悟的方向与程度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在与教师的对话和交流中,提升感知和体验的层次、帮助解决实际运用的疑惑。    二、师生互动的类型    1.师生言语互动。教学活动中80%的教学行为都是言语行为。师生之间的言语互动过程中形成课堂需要的气氛,教师用语言传达学习目标和任务。    2.情境互动。教师作为互动的引导者应该主动为学生船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并且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境中。情景互动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使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满足学生表现欲的一种有效互动手段。语文课上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排成课本剧,学生扮演剧中角色,表演中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    4.时间、空间言语行为。语文课是相对感性的一门课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通过改变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或者用言语行为表示对学生的关切,建立情感共鸣,同时教师会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以及安排不同教课内容占用的比例分配帮助学生主次交叠学习互动。语言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工具,师生之间用语言传情达意,形成交流互动。

三、师生互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授课形式过于呆板,无法吸引学生。由于没有与学生的互动,因此也无法得知学生们是否将所讲内容全部听了进去,难保不存在开小差的情况,更无从得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就无从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互动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工作的过程即为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也是新课改中所提倡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彻底改变原本单一的灌输式填鸭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通过这种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达到掌握语文文化知识的能力,十分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四、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学的具体实施    1、改变传统师生角色定位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因此要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师生定位。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体现出来,将被动状态转为主动,以此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具有积极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仅是要负责授课,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必须保证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学习主体性,老师要尽量忽视学生和自己间的阶级性,以免给学生造成压力,否则学生也就不敢开口,达不到互动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语文的授课之中,有时可以不将文章中心思想等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经过适当的讨论,自己将文中所表达的内涵总结出来,教师也如同不知道答案一样地加入讨论之中。由于联系之前所学,以及教师引导,还有同学们集体的智慧,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使得课堂学习不但轻松愉快,还锻炼了其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并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2、重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如果学生没有完全敞开心扉,对课堂存在惧怕感,那么以一种紧张的心情,将无法将知识进行很好地消化吸收。因此必须保持温柔的态度,时刻保持微笑,让学生觉得亲切,从而产生对课堂的亲近之感,以一种舒适的心理状态来学习,势必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将自身的语文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当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时,一定要不吝赞扬,可以带头鼓掌,不但被表扬的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也激励了其他学生,从而使得全体学生得到激励,共同努力。    3、加入多种新颖的寓教于乐等方式吸引学生    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并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可以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性,加入对小学生富有吸引力的互动教学活动于课堂教学中。比如有些描写风景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描述,让学生自己根据内容,画出景象,并选出最符合课文情景的图画进行展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可以将语言文字在脑海里形成生动具体的画面能力。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等小品的形式,让几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带入感情,可以将班级分出不同的小组,以组的形式进行表演pk,选出最佳小组,通过评选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情境,该以什么的语气状态来表达是为最佳。总之互动教学中的活动还有很多种方式,教师应该在实践中,结合教学大纲,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活动方式,来使互动教学更好地进行。    五、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活动存在的问题    1、教师互动意识淡薄。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很多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老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方式。根据调查,很多老教师有丰富的传统教学经验也能理解新课改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已经形成的教学习惯却很难更改。因此教师目前是影响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    2、教师缺乏互动方式的灵活性。①师生互动的程式化。语文课堂中常见的师生互动是提问法。但是教师的提问中出现诸多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意兴阑珊机械回答。提问的频率过高又会出现“满堂问”的状况。长期如此师生对于这种互动都失去了兴趣,也都无法实现发展的需求,师生互动的价值不能得以体现。师生互动的垄断性,部分教师,受学生成绩,职务,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互动垄断。教师发起互动之后对回应的对象有明显的选择性,造成互动机会和结果不均衡。②师生互动的主客体化。学生并非教师教学的客体对象。理解是师生产生互动的基础。这种理解体现在:“学生理解所生成的教育意义既不是完全属于个体主观性观念的赋予,也不是教育本身的‘原意’,它是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教育的意义形式融合后的产物,是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既沟通了二者,又把二者带入了新的存在。”但是在主客体化的师生互动中,控制与服从的地位属性系不由自主地作用于教师与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师生互动中老师发起互动并且领导互动,教师往往造成互动的单向和低效性。这种主客体的互动不仅侵占了学生的互动权益,从根本上也禁锢了学生思想。使真正没有互动需求的学生和消极不愿参与师生互动的学生退出师生动的主体结构。

3、互动内容缺乏人文关怀。新课改重新定义了语文的作用,语文不仅仅是工具性课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语文课中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的情感形成和价值观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传统认识中教师奖语文课作为工具性课程注重其读写能力,忽略了语文课对学生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等人文关怀。语文课互动应注重人文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4、师生互动时机的把握不到位。课堂上的互动是讲究时机的。如何把握师生互动的时机是个技术性和经验性的问题。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进程一般分为教师全班教学,小组探究,学生探索和班级交流几个部分。如果教师把握不好互动时机会适得其反。例如在学生小组讨论时,在学生们积极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分时机的打断和盲目参与,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5、合作学习方式的盲目应用。合作学习不是万灵丹,虽然相比其他教学策略有优越性但是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任何阶段。一些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接收式学习效率往往高很多,如果盲目使用合作学习,则显得画蛇添足。    6、大班额对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的制约。理想的合作学习通常体现为学生均衡的拥有与老师互动交流的机会,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班级普遍存在人数多班额大的情况,造成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上收到限制,教师难以深入分析照顾均衡。    7、学生参与度参差不齐。学生因其心理差异在互动中存在参与度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种现象影响了部分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而之前说的班额较大和教师对于学生参与机会不均衡等因素也促使学生参与度不足,这对于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心理印象更为深远。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其目的在于创建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范围,使学生浮想联翩精神焕发,不断拓展学生思维并在互动交流中互相吸收别人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同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教师用博古通今的知识,用饱含深意的人生哲理,用高尚的人格,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滋润他们的心田,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挥最佳的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互动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传统的语文教学之中,往往是通过老师一人负责“说”,学生们负责“听”,学生在其中略显被动。并且由于过于追求课堂纪律,刻意压制小学生原本的活泼天性,进而使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发散思维都得到了扼杀,因此缺少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们为了可以掌握语文知识,必须通过大量枯燥的习题,这样无论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变得事倍功半。    总而言之,开展并强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帮助。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小学生会写生字,会做语文卷纸,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于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传统的语文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及题海式战略,只会增加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抵触心理,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营造出一个轻松向上的语文学习课堂,才能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释放自己的潜能,在课堂中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在熟练掌握祖国语言用法的同时,可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使其茁壮成长。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