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关键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黄涛
课题负责人:黄 涛
课题组成员:黄涛 王婷 赵明 凌潘
1、背景及现状分析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育人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
湖北省于2009年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湖北省示范高中,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更好的开展音乐教育工作,为全省高中在音乐教育方面做出表率
根据周校长提出的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思想,我们有必要着力研究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学校音乐课程建设现状:我校音乐课堂教学门类齐全,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开设的课程有音乐鉴赏、声乐、舞蹈和演奏四门课程,但在课程建设方面还没有突出学生“关键能力 ”培养的渗透,本课题着重解决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评价中渗透“关键能力”培养的办法,使得我校音乐课程更加完善,最终形成华中师大一附中音乐课堂教学“关键能力”培养模式。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目的:形成华中师大一附中音乐课堂教学“关键能力”培养模式。
意义:周校长提出教育特别是华师一附中的教育应该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要培养一大批国家急需的精英人才,精英人才需要关键能力,没有关键能力的人不可能成为精英人才。
目前,我校开设有音乐鉴赏、声乐、舞蹈和演奏四门音乐课程,我们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对音乐课程进行完善,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始终。本课题着重研究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使得我校音乐课程更加完善,最终形成华中师大一附中音乐课堂教学“关键能力”培养模式。
3.课题的同类研究调查与已有的研究基础
“关键能力”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我校在2014年7月由周鹏程校长正式提出,且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大讨论,目前已经在全校形成共识。所谓“关键能力”是指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创造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另外还有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也就是4C+ICT。“关键能力”培养是民族振兴的需要,是培养精英人才的需要。关于“关键能力”培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问题,目前在音乐教育领域全世界还没有人涉猎,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是顺应时代要求,为培养精英人才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架构设计
(1)研究制订音乐课程教学目标。音乐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有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根据我校实际,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时渗透“关键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程学生来源于各个普通班级,他们是一些音乐爱好者,有的学生基础较好,而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基础,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
(2)研究确定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研究确定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课程教学内容,并形成体系。国家课程虽然有统一的教材,但因为教学时数、学生基础的原因,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我们必须根据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需要,研究确定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音乐教学内容。
(3)研究制订课程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就音乐课程来说,属于考查科目,学生成绩一般使用等级制,但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本课题需要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关键能力”的培养渗透到音乐评价方法中去。
5.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与研究方法
课题的切入点:音乐课堂教学中哪些地方可以渗透“关键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目标创新: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制订有华中师大一附中特色的课程目标体系。
(2)教学内容创新:针对学生特点,根据国家教材和音乐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形成适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
(3)评价机制创新:改变目前评价方式方法,使用激励机制,创新评价体系。
6. 课题研究具体成果
1、教学目标
音乐艺术实践课程的培养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为核心目标,通过教学和各种生动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的情趣,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运用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等形式表达艺术情感,且能单独或以合作的方式在舞台上完成某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同时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已达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歌唱”模块教学目标:正确掌握歌唱基本技能,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熟练地运用乐谱学唱歌曲;能够较好地参加合唱、重唱,做到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并参与排练及演出。学生结业时至少能完整演唱5—8首中外声乐作品,且能随伴奏进行正式表演。
——“鉴赏”模块教学目标: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我校学生,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为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打下良好基础。
——“演奏”模块教学目标:正确掌握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能够准确把握和表现乐曲的情感;能够较好地参加合奏、重奏,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奏任务,做到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并参与排练及演出。学生结业时至少能完整演奏5—8首中外器乐作品,且能随伴奏进行正式表演。
——“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教学目标:正确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及运作组合,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特点和情绪情感,并参与排练及演出。学生结业时至少能完整3——5段中外舞蹈作品,且能进行正式表演
2、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
声乐:
周次 | 教 学 内 容 | 课时 | 备注 |
1 | 学会歌唱——歌唱与合唱 | 1 | |
2 | 赞美祖国——歌唱的基本要素(一) | 1 | |
3 | 赞美祖国——《沁园春 雪》1 | 1 | |
4 | 赞美祖国——《沁园春 雪》2 | 1 | |
5 | 芳菲田野——合唱艺术的种类 | 1 | |
6 | 芳菲田野——歌唱的基本要素(二) | 1 | |
7 | 芳菲田野——《踏雪寻梅》1 | 1 | |
8 | 芳菲田野——《踏雪寻梅》2 | 1 | |
9 | 世界之光——歌唱的基本要素(三) | 1 | |
10 | 世界之光——《星星索》、《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 1 | |
11 | 世界之光——《村庄,我的小村庄》、《春之歌》 | 1 | |
12 | 天长地久——歌唱的基本要素(四) | 1 | |
13 | 天长地久——《回忆》1 | 1 | |
14 | 天长地久——《回忆》2 | 1 | |
15 | 感受经典——指挥的基本图式 | 1 | |
16 | 感受经典——歌唱的基本要素(五) | 1 | |
17 | 感受经典——《让世界充满和平》1 | 1 | |
18 | 感受经典——《让世界充满和平》2 | 1 | |
19 | 浓郁乡情 | 1 | |
20 | 期终检测 | 1 |
鉴赏:
周次 | 教 学 内 容 | 课时 |
1 | 音乐的基本要素 | 1 |
2 | 中国古代音乐赏析——《十面埋伏》 | 1 |
3 | 中国近现代音乐赏析——《二泉映月》 | 1 |
4 | 中国近现代音乐赏析——《黄河大合唱》1 | 1 |
5 | 中国近现代音乐赏析——《黄河大合唱》2 | 1 |
6 | 中国近现代音乐赏析——《梁祝》1 | 1 |
7 | 中国近现代音乐赏析——《梁祝》2 | 1 |
8 | 中国当代音乐赏析——《瑶族舞曲》 | 1 |
9 | 中国汉族民歌赏析 | 1 |
10 | 中国少数民族民歌赏析 | 1 |
11 | 中国新歌剧赏析 | 1 |
12 | 中国现代音乐赏析 | 1 |
13 | 西方古典主义音乐赏析——莫扎特作品 | 1 |
14 | 西方古典主义音乐赏析——贝多芬作品1 | 1 |
15 | 西方古典主义音乐赏析——贝多芬作品2 | 1 |
16 | 西方浪漫主义音乐赏析——门德尔松作品 | 1 |
17 | 西方浪漫主义音乐赏析——柴可夫斯基作品 | 1 |
18 | 西方浪漫主义民族乐派音乐赏析——斯美塔那作品 | 1 |
19 | 西方20世纪音乐赏析——斯特拉文斯基作品 | 1 |
20 | 期终检测 | 1 |
舞蹈:
周次 | 教 学 内 容 |
1 | 选课 |
2 | 舞蹈方位、勾绷脚、 |
3 | 把上蹲的训练组合、把上压腿的单一动作训练 |
4 | 把上擦地训练组合、把上踢腿的单一动作训练 |
5 | 把上腰的训练组合 |
6 | 芭蕾手位训练组合 |
7 | 把上综合训练组合 |
8 | 同上 |
9 | 中间小跳训练组合 |
10 | 期中测试 |
11 | 中国古典舞手位、脚位组合 |
12 | 同上 |
13 | 民族民间舞——藏族踢踏组合 |
14 | 同上 |
15 | 民族民间舞——蒙古族小组合 |
16 | 同上 |
17 | 现代舞综合性组合学习 |
18 | 同上 |
19 | 同上 |
20 | 期末检测 |
演奏
周次 | 教 学 内 容 |
1 | 葫芦丝构造保养及基本知识 |
2 | 简谱记谱法1,葫芦丝基本演奏法1 |
3 | 简谱记谱法2,葫芦丝基本演奏法2 |
4 | 葫芦丝基本演奏法3 |
5 | 葫芦丝基本演奏法3 |
6 | 《婚誓》 |
7 | 《军港之夜》 |
8 | 《甜蜜蜜》 |
9 | 《进风吹来的时候》 |
10 | 《妈妈的吻》 |
11 | 《大长今》 |
12 | 《月光下的凤尾竹》 |
13 | 《月光下的凤尾竹》 |
14 | 《神话》 |
15 | 《阿里山的姑娘》 |
16 | 《阿瓦人民唱新歌》 |
17 | 《映山红》 |
18 | 《芦笙恋歌》《青花瓷》 |
19 | 复习 |
20 | 考查 |
3、评价
声乐:
(1)评价内容:
演唱指定歌曲;演唱歌曲时的情感及艺术表现;
与他人合作并参与多声部合唱能力;
演唱中创造性表现;
歌唱技能掌握程度。
(2)评价标准与方式:
参与:全勤10分;缺勤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包括个人评价和学生互评两个方面:自评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本课程收获的自我描述,以20分为满分。非常满意18—20分;满意15—17分;比较满意12—14分;不满意12分一下。学生互评是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方法,满分20分。
教师评价:学生独立演唱能力20分,能完整演唱教师指定曲目,按演奏水平给予相应的分数;合唱能力15分,能与其他同学协调演唱,并有一定的表现能力,按协调程度给予相应的分数;舞台表演能力15分,在舞台上能完整演唱独唱或者合唱曲目,视舞台演奏效果给予相应的分数。满分50分
舞蹈:
{C}(1) {C}评价内容:
对舞蹈的兴趣爱好程度,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程度;
舞蹈知识、技能学习的情况,情感投入的情况
舞蹈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评价标准:
学习过程的参与情况(出勤率10%) | |||||
全勤 | 一次缺席 | 三次缺席 | 三次以上缺席 | ||
10分 | 9分 | 7分 | <5分 | ||
学生相互评价(40%) | |||||
非常满意 | 满意 | 比较满意 | 不满意 | ||
36-40分 | 31-35分 | 26-30分 | <25分 | ||
教师评价(50%) | |||||
独舞能力(20分) | 群体合作舞蹈能力(15分) | 舞蹈表演能力(15分) | |||
能完整表演教师指定的独舞片段,按表演水平给予相应的分数 | 能与其他同学合作舞蹈,并有一定的表现能力,按协调程度给予相应的分数 | 能在舞蹈过程中融入音乐,有感情地舞蹈,视舞台表演效果给予相应的分数 | |||
演奏:
评价内容:对器乐演奏的兴趣爱好程度,参与演奏活动的积极程度;
演奏知识、技能学习的情况,情感投入的情况演奏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评价标准与方式:
参与:全勤10分;缺勤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包括个人评价和学生互评两个方面:自评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本课程收获的自我描述,以20分为满分。非常满意18—20分;满意15—17分;比较满意12—14分;不满意12分一下。学生互评是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方法,满分20分。
教师评价: 学生独立演奏能力20分,能完整演奏教师指定曲目,按演奏水平给予相应的分数;合奏能力15分,能与其他同学协调演奏,并有一定的表现能力,按协调程度给予相应的分数;舞台表演能力15分,在舞台上能完整演奏独奏或者合奏曲目,视舞台演奏效果给予相应的分数。
结题报告请点击:《华中师大一附中学生关键能力及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能力培养》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研…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