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与绿色化学》 课题研究申报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与绿色化学》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指导和全体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努力工作。通过近三年多的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自愿申报,组建队伍。

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参加研究的人员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围绕本课题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实践,才能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为保证本课题能顺利有效开展,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采取自愿报名与课题组考察相结合的办法从学校教育教学教研骨干中抽取了一部分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与教研意识较浓的教师成立课题研究团队,研究确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人员组织安排与分工、研究工作进程计划等重要事宜,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研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教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从而提高教科研质量,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

二、组织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意识。

为了使参研教师能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各类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1、课题研究有关知识(什么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研究个人素养、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等)2、行为科学理论3、认知心理学理论4、建构主义理论5、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等;同时还组织实验改进技能的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网络教学的录像;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并确定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课题研究与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是一个整体,课题研究服务于教育教学,教育教学又有效地促进课题研究。在环境教育中,必须把学校看作是一个整体,通盘规划,整体指挥,全面提高。同时还必须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学校不过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要从全局的高度来着手学校的环境教育。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目标、内容、方法必须是科学合理:实验改进过程中一切原理和操作均不得有悖于科学性;环境教育必须符合环保的理论,必须符合我校的具体实际。

3)创新性原则。将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与绿色化学有机结合是一种制度的创新,也是一种观念的创新。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改变旧的思想观念,改变常规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产生理论的源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性原则是指课题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和学校本身的实际,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强调了课题研究中注重的“四大特性”即真实性、实效性、整合性、针对性开展,以此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明确阶段目标,做到长期规划

1、每学期初,我给课题主研教师传达了课题实施计划。使主研教师明确了本学期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方法。

2、课题进展中的检查和督促。按照研究工作计划的阶段任务和人员分工,逐项检查,研讨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沟通信息,在课题原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论证,并及时调整。

四、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反思研讨

定期召开研讨会及建立例会制度,由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成员参加。主要是加强理论学习和指导。包括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聘请专家指导、讲学,阶段研讨与交流、研讨课和示范课的展示以及文献的检索与整理等。课题主研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课题的时时渗透,注重及时的反思与交流,并且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并且把课题与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课题主研教师阅读了《绿色化学与中学化学教育》《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小学环境教育概论》《环境教育》《中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中学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化学微型实验及教学研究》等书籍,增强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时效性。课题主研教师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中,不断地总结提炼,及时提升理念,反复的付诸实践,加速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在化学教学中师生共同开展实验改进,提高师生的素质修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中学化学实验改进与绿色化学、素质教育与绿色化学、创新教育与绿色化学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基本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操作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科学活动是培养兴趣,传授科学知识,掌握学能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师生共同开展实验改进活动中发展了对科学的兴趣,增长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激发了学生进行学习化学的兴趣。

     、主研教师的素质修养,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首先,主研教师必须及时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化学实验既要注重操作技能训练,更要注意科学素养的培养。实验改进过程中应该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探究式教学,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和创新热情。

其次,深刻钻研教材,积极倡导绿色化学思想。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实验背景,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清楚化学实验仪器、药品、试剂、器材及实验细节。尤其是对实验的关键步骤、安全隐患、注意事项等必须了如指掌。主研教师必须熟悉绿色化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重视实验原理教学,以批判的精神审视每一个实验,清楚地认识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如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并加以改进。对所做的每一个实验进行绿色化学评价,引导学生根据绿色化学原则改进或设计化学实验。例在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按教材上操作,一方面,用浓硫酸(H2SO4)做催化剂,往往会有浓硫酸将反应物乙醇碳化而使实验产率降低甚至失败;另一方面,硫酸是强氧化、强腐蚀性酸,不但实验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实验过程中的废液会产生环境污染。为此,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绿色化学改进,分组进行探讨实验,分别选用其他能提供酸性质子的非氧化性路易士酸代替浓硫酸催化酯化反应,教学效果良好。

第三,明确实验改进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即做到实验原理准确无误,实验方案设计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要符合要求。该原则是首要的,是改进实验成功的主要标准。 2.直观性原则。即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高,实验结论的得出要呈直接性,它是改进实验成功的标志。 3.简易性原则。取材容易,装置简单,实验时间短是改进实验具有生命力的保证。 4.安全性原则。即要求实验过程确保师生的身心安全,不允许有事故发生,并贯穿“安全第一”的思想。另外,在实验设计中,我们要注意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要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并注重现象的鲜明性。某些反应不是单能进行就行,还要通过其可见(气体,沉淀)、可感(热,光,气味)、可称(质量增减)、可辩(颜色变化)等方面来判断实验的完成。

第四,实验改进活动中注意养成洁净的习惯。洁净的实验习惯,是化学实验素养的“健美”过程,它是化学实验素养的内在美的外在表现。教师必须养成试剂、仪器使用有条不紊,摆放整齐,公用试液的滴管、移液管等不交叉使用,公用仪器、试剂使用后立即复原,实验台整洁干净的习惯。有时实验涉及多种试剂的使用,经常出现因为试剂混用而导致实验失败的现象,同时因桌面凌乱而导致量筒破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实验过程中溅洒在实验台面的固体或液体试剂必须随手用抹布擦洗干净等。养成正确使用试剂、仪器,注意实验安全的习惯。如配置硫酸溶液时,应注意将浓硫酸缓慢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止浓硫酸溅出而可能导致实验安全问题。养成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严谨,逐步养成诚实记录实验结果的习惯。节约水、电、燃料和试剂,实验中的废纸、火柴梗、碎玻璃等不乱扔,更不能投入水槽中,应放人废品桶中等,逐步养成节约、环保的习惯。注重绿色化学的安全、防污和环保意识习惯,如废酸、废碱液、废洗液和实验后的残渣、残液或所得化学产品要倒人指定的回收缸内,按照绿色化学“3R"原则进行回收(recycling),重复使用(reuse)和再生(regeneration)

㈡、学生参与活动方面:

1、成立学生课题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加强理论学习指导,课题研究中加强节约环保意识的培养。

2、指导学生选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让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在对社会和生活的关心中发现问题,确立课题。

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在对社会和生活的关心中发现问题,确立课题,从中可以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有关的问题可以说取之不尽,如汽车尾气排放、塑料饭盒、废电池的危害、废纸的回收与利用,家乡河流的污染与治理等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对社会和生活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和掌握的学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创新,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2)在好奇和疑问中发现问题,确立课题。

有位专家说过:创新意识就是问题意识,来自学生的好奇和疑问,没有好奇、怀疑就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无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学生们提出的“香烟的毒性到底有多大?”,这些学生感到好奇的问题我们就确立为研究的课题,成立研究小组,拟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在这一系列研究性活动中学生不仅研究兴趣浓厚,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展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选定课题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研究合作小组,并制定好研究计划。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分工,通过调查、采访、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广泛搜集资料,做好记录,深入开展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有新奇、惊喜和赞叹,更多的则是困惑不解,这些都促使学生们不断地刨根问底,探究根源。在这种研究过程中,学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