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创意法基础课(4)

四、大学生文学创意法

          

我从小爱好文学创作,可长期不得法,后来经历得多了,开始恍然大悟。可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去做文学了。只是我觉得一个青年,如果没做过文学,那么他的损失是肯定有的。因此,撰述一文,企图做点什么。

我将对文学的感受分为四个要素:意、事、人、风。

所谓意,就是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意蕴。而意蕴的表达,肯定要通过对事物的描写,这就是所谓的事。而仅仅是事物,文学也就没有血肉,还得有人的感情,人的思想,这就涉及到人的因素。可这样还不够,还得有作者自己的印记,这就是我所讲的风,即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等。

文学作品仅仅有这四个要素是不够的,我们如果给杂志社投稿,编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此文没有新意。而没有新意就意味着没有读者,卖不到钱。后果不堪。文学创新比什么都紧迫。这样就引出了四种创意法:意的创意法、事的创意法、人的创意法、风的创意法。

一、意的创意法

    这里是指使文学作品主题有新意的几种办法。主题是文学创作的首要任务。是文学创作成败的关键。主题新,作品才有面世的价值。《红楼梦》的最大价值在什么地方?体现在把女人当人。不仅当人,还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作者曹雪芹来个反其道而行之。这里用我的话来说,是一种反向创意法。

、事的创意法

写小说要有故事情节,写散文也要叙事,或者写景状物。这种结构性的元素,我把它笼统地称之为“事”。事的创意法有三种:一是“反转”;二是“曲转”;三是“骤升”。

三、人的创意法

在小说中,“人”指的是人物形象。在散文等体裁中,“人”指的是情愫、情感等元素。人的创意法有两种:扁行法和圆形法。

四、风的创意法

“风”是一个写作者成熟的标志。同样的内容,让不同的作家来写,味道是不一样的。“风”是写作者运用语言时的特殊性。所以“风”的创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风的创意法没法介绍。首先可以感受别人的语言,再挖掘自己的语言特质,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高校课程种类繁多,无法通及,以下仅以红楼梦为例子来诠释这种基础课。

 

《红楼梦》要素论

                                         

 

我最早读《红楼梦》是在小学毕业以后。那时是1987年,岳麓书社出版了红学家舒芜作序的本子。出版社还注明是以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即精装五元一本。当时读这本书,我是很艰难的。主要因为自己才小学毕业,而书中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都与自己从前读过的连环画读物迥异其趣,所以读起来很不习惯。咬着牙总算读完了一遍。读后,比较茫然。到上师范时,大约又读了一遍,但由于一些个人原因,仍旧是没有读好。参加工作之后,个人的思想渐渐地成熟了,也逐渐懂得了怎样安排业余的阅读时间,于是又开始陆续阅读,略有所悟。直至最近,我打算以对此书的读后感作为毕业论文,又开始恶补,总算让该书在我的脑子里逐渐清晰起来。

迄今为止,红学界对该书的评论文章和著作浩如烟海,各种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我主要针对自己读该书时遇到的难题,企图理出该书的要素,尝试着从对该书的意、事、人、风这四个要素作一明晰。

一、意

意,就是意旨、意蕴。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社会的悲剧、爱情的悲剧、人生的悲剧融为一炉,显示出小说内容的博大精深和主题思想的多元意蕴。具体说来,《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的悲剧。《红楼梦》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作为一条重要的副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至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荣宁二府功名奕世、赫赫扬扬历经百年,却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走向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之衰,表演了一出树倒猢狲散的家族悲剧。小说揭示出这一家族必然崩溃的深刻原因:物质生活上穷奢极侈,导致坐吃山空;精神生活上腐化堕落,导致后继无人;家族内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再加上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即使没有抄家之类的外来冲击,它也难以维持下去。贾府的由盛而衰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义,实际上就是它所寄生的封建社会的缩影,因此《红楼梦》又是一出巨大的社会悲剧。生于康乾盛世的曹雪芹,能透过表面的繁荣,看到封建末世不可逆转的衰亡之势,反映了他对时代脉搏的深切感受。
     二、爱的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他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是《红楼梦》的情节主线,也是作品的灵魂,以至作者称小说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宝黛爱情是一种经过长期共同生活的相互了解,建立在叛逆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的新型爱情,正包含了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和习俗,追求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民主性精华,因此木石前盟的悲剧是双重的悲剧,是腐朽的传统礼法所不能容许的爱情的悲剧和专横的封建势力所不能容许的叛逆者的悲剧。相比而言,金玉良缘更合乎贾府的家族利益,更合乎封建家长改造宝玉的意愿,德言工容俱佳的宝钗理所当然地成为宝二奶奶的理想人选,象征着知己知心的木石前盟被象征着富贵结合的金玉良缘所取代。但宝玉的悬崖撒手,使得宝钗在得到有名分而无实质的婚姻之后不久就变为弃妇,她同样不是胜利者却反而成了封建婚姻制度的殉葬品,无疑也是一场悲剧。其他人物,尤其是女儿们的爱情命运一样糟糕,探春远嫁,惜春出家,迎春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致死。即使大福大贵的元春也是似喜实悲。
     三、人的悲剧。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突出的叛逆性格,以及他身上透露出来的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识和人道主义思想。他生长在功名富贵之家,却极为鄙视功名富贵。他生活在科举是正途出身的时代,却极端鄙弃科举制度。他处在封建伦理观念巩固等级制度森严的环境里,却痛斥八股文为饵名钓禄的工具,讥讽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忠臣,也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因此,在正统者和卫道者眼中,他自然是不折不扣的似傻如狂混世魔王。他身为大观园里的金凤凰,从小在女儿国中长大,他不但对众女儿不加以轻视和玩弄,反而格外同情和尊重,以至于为她们爱博而心劳。其水泥骨肉论更是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公开挑战,是对封建礼教的一个有力冲击,这种态度实际上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否定。他虽然与封建秩序格格不入,但又对周围环境无可奈何,他虽然满怀希望寻求新的出路,但又无路可走,所以他的人生备感痛苦、困惑。当他目睹了发生在身边的一幕幕丑剧和悲剧后,对人生和尘世有了更多的独特感悟,产生了浓厚的失落感和幻灭情绪,出家就成为他唯一的归宿,正如鲁迅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人的悲剧远不止如此。

有才干却不被知晓。林黛玉、薛宝钗、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等主人及紫鹃、莺儿、司棋、侍书、入画、晴雯、麝月、袭人等丫鬟——虽然在贾府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她们的女儿身份却注定只能一生困守于闺阁中,才干不被世人所知晓,更别说造福于社会了——她们的社会角色就是女人,就是性的工具,就是传宗接代的机器。如果上面所提及的女性还有贾府这个施展舞台的话,那又有多少女性的才干连显露的机会也没有的呢?扩大到社会层面,有多少德才兼备的男男女女因他们的出身和地位等因素而被埋没呢?——这不是国家的一个大不幸吗?
   
有才干而不被所用。在《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贾政讲了一个怕老婆的人给老婆舔脚吐酸水的笑话——虽然贾政是不怕老婆的,却间接地反映了他的懦弱、迂腐和对现实的无奈。应该承认的是,贾政也是一个人才,年轻时,才干绝对不亚于宝玉——不过,经久不用,才干也会发酸腐败——他虽然有身份地位,却没有施展的舞台——在家,倒是受贾母的宠爱,但贾珍是族长,对于族人的管理,他只有看的份;在朝,贾政只是一个四品小官,无法与贾赦、贾珍的一品世袭相媲美,所以,他有才用不上,有劲使不上,不刚硬,只有歌功颂德的份——这样说来,贾政又是给谁舔脚呢?在《红楼梦》第二回,“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次子贾政,自幼酷爱读书……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这能不是当时社会的损失吗?
   
无才便是才。薛蟠从小娇生惯养,蛮横霸道,终被柳湘莲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之后,羞于出门。于是,不得不出门学习做生意。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出门确实有效果——劣品恶性虽未根除,却也学会了挣钱。薛蟠一走,香菱就到了大观园和宝钗同住,并拜林黛玉为师学诗——香菱学诗成功,有香菱对诗的“痴”情,更有林黛玉这位高师对香菱实行的量化教育、耐心教育、鼓励教育、尝试教育、形象教育、理论教育等等先进的理念。大观园是曹雪芹理想的精神家园,香菱学诗仅仅是大观园培养人才的一个视角。由此,有多少人在大观园中得到培养呢?不过,这个大观园在现实当中是不存在的——但代表未来理想的社会环境。在本回当中,还通过平儿的嘴夹了一个小故事——贾雨村逼石呆子索扇子——香菱学诗,没有黛玉这位高师,恐怕不行——而黛玉正是贾雨村的高徒——第一回中的贾雨村有几许才气,几许清高。第二回中,初次作官的贾雨村因孤高恃才,倍受排挤。第四回中的贾雨村,因有前车之鉴,在门子的暗示下入了官道。这一回当中的贾雨村,显然对官场的规则已经“运用自如”了。但这是贾雨村的错吗?
   
人必须得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呀!——根本原因在于官场这个环境——不是教人向善,而是教人学恶!
    外在的国家和民族的兴盛之表,正是内在人才兴盛之实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的主流环境不仅不能够造才,还要毁灭人才。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未来也就可想而知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