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城市功能的发挥与服务业发展研究

城市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申报

请参看申报实施流程:

http://www.guochengzhi.com/sb/gx/200802/175.html

总课题组

 

 

引言首都城市功能定位

 

    随着北京的发展,北京的城市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功能日趋多元化,对每一种功能的内在要求也不断提高。现在,北京不仅是中央定位的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同时还是全国的国际交往中心、知识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向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多功能超大城市。相对于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而言,首都的其他功能是随着北京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如果不存在迁都的话,这个功能定位是不能改变的。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自然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而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则不完全与首都相联系,而是与一个城市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有关。也就是说,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并不完全是由于首都在北京,而是与北京3050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有关,与北京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关。北京的发展,或首都经济的发展,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要为强化首都这两项城市功能服务。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讨论首都经济作用时,明确了首都经济发展,就是要体现“四个服务”,即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现在,这场讨论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再重新审视这场讨论,可以这样认为,开展首都经济的讨论,对明确首都经济的定位仍有重要作用。

 

    如果北京仅仅作为政治首都的话,可以不具有自身的经济功能,例如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可以作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特殊区域,不需要独立的城市财政,但北京与全世界很多国家的首都城市类似,首都功能依托于具有独立的财政和权力的地方性城市。在此情况下,北京作为首都,就不可能只是单纯的政治首都,它还必须具有自身的经济功能。这种经济功能,不仅要满足服务首都的需要,还必须满足服务首都自身财政的需要。北京的产业结构,就不仅要满足政治首都和文化首都的需要,还必须满足作为特大型城市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必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正是在此意义上,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了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而“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就是既能满足政治和文化首都的需要,又遵循特大型城市发展规律的经济。在今天,进一步明确首都城市功能,对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推动与首都功能相适应的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如果“四个服务”没有疑义,那么首都城市功能,除了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外,还应包括国际交往中心这一功能。国际交往中心这一功能完全是由首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两大功能派生出来的。作为一国的政治中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一般也是一国重要的国际交往城市。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作用日益显著,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与国际社会进行交流的重要城市。但仅此还不够,北京还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文化城市。北京是一个有着3050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被联合国认可的中国的31处人类文化遗产,北京就有6处,是中国人类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自然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外国旅客到北京旅游观光,体味古老的中华文化。每年到北京的外国旅游者,几乎都要到北京旅游。北京外国游客接待量,一直居中国各大城市首位,2004年已达到315万。正是首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两大功能,并且,这两大城市功能是缺一不可的,派生出北京另一功能,就是国际交往中心。而缺少首都两大功能中的任何一个,都难以派生出国际交往中心这一功能。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服务业发展上,人们有理由认为,必须大力发展与这三个功能相适应的服务业。例如,会展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与这些功能相关的产业。如果作这样的分析,未免就过于简单,结论就会出现偏差。北京本身是一个有着1500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其人口规模相当于希腊这样一个在世界上属于中等国家的人口,而不是只有十几万或几十万人口的城市。作为这样一个人口规模的城市,当然要发展与首都城市功能相适应的服务业,但绝不能只发展这部分的服务业,而必须遵循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北京服务业究竟该如何发展,必须在了解服务业一般规律和趋势基础上,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北京是不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或者是否要向中国经济中心方向去努力,对这一问题的争论,现在看来也没有完全结束。但北京是否具有经济中心的地位,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北京作为一个有着15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要通过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实现首都城市功能,是难以阻挡北京成为经济中心的。问题只是在于,是区域经济中心,还是全国经济中心;是洲际范围的经济中心,还是全球经济中心?作为一国的经济中心,必然要对周边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有重要带动和辐射作用,并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如果没有带动和辐射作用,是没有资格成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就北京目前的发展条件来说,北京且不说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就是在北京所在的环渤海地区,或更小范围内的京津唐地区,北京作为区域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在带动和辐射影响周边地区方面,也并不具备充足的条件,更谈不上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甚或洲际范围和全球的经济中心了。

 

    需要澄清的问题是,北京不提经济中心,并不意味着北京不花大力气发展经济,推动首都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恰恰相反,为了推动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实现,为实现“四个服务”,北京必须始终把发展首都经济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其结果必然会使北京经济职能大大加强,进而对周边地区乃至对全国产生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北京就有可能从一个区域经济中心上升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没有首都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北京要充分实现自身功能是不现实的。

 

至于给首都定位的其他城市功能,并不是首都经济发展必须确保的。如果这些功能有利于强化首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两大功能,自然是可以随着首都两大功能的强化也得到强化,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果不是这样,或者某些功能发挥不仅不利于首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两大功能的发挥,反而会削弱首都这两大功能的发挥,那么,就要削弱这些其他功能的作用,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北京是否一定要成为中国的教育中心?在北京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并不是中央直属的大专院校都必须放在北京,有些则可以迁到其他城市。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将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迁到安徽合肥,虽然在一定期间对中国科技大学的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对安徽科技水平的提升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全国科技力量的合理布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的大专院校集中在北京,对北京地区教育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堆积,不一定有利于整个国家教育的发展。如果能够进行适当调整,则可能有利于整个国家教育的发展。

 

第一部分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在行业构成上,服务业十分接近第三产业,但是服务业又不完全等同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物资产品生产部门以外的所有行业,即第一和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部门,包括通常所说的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服务业划分为以下5类:第一类为批发、零售、餐饮和旅馆;第二类为运输、仓储和通讯;第三类为金融、保险、房地产及其租赁业、商务服务;第四类为公共管理及国防;第五类包括教育、卫生、社会服务及其他。

 

    本课题遵循经合组织的划分法。为便于比较分析,本课题所说的“第三产业”等同于“服务业”。

 

    一、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服务业发展一般呈现以下规律: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到工业化中期后,第二产业达到相当规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并向比较富裕阶段迈进(人均GDP1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经济增长处于起飞过程,第三产业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逐渐接近并超过第二产业,进而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本文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一些规律性特征进行分析。

 

    1.服务业在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