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城市功能的发挥与服务业发展研究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北京市吸纳人员就业的最大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2003年北京市有从业人员703.3万人,分布在服务业的有414.8万人,占59.0%,比1995年分别提高了91.1万人和10.3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口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呈现上升趋势,符合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
不仅如此,服务业也已成为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税源。据2001年—2002年的数据测算,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平均为3.2∶35.5∶61.3,同期三次产业税收比重平均为0.1∶23.8∶76.1。1994年以后的北京,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地方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将进入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一般是国际上公认的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成长期。2001年,按当年的汇率折算,北京市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从1995年到2003年,北京服务业增加值由1995年的698.3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255.6亿元,9年间增加了约4倍,占GDP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50.1%提高到61.6%,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按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超过60%的国际标准衡量,北京已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基本上确立了服务型城市的雏形。
从北京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可以看出北京初步确立了服务性城市经济的雏形。按照现代经济发展规律,当一个产业进入成长期时,该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逐年上升,而当一个产业进入成熟期时,该产业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度应该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总的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三次产业演变的轨迹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份额下降,服务业的贡献份额逐步增加。以现价计算,“八五”期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34%,“九五”期间进一步提高到68.92%,2001年和2002年两年超过了75%。2003年,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因不可比因素比2002年下降了18个多百分点。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