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
第四章:创意法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创意课堂
第一节 创意课堂的人文精神
创意课堂全称“创意法课堂”,是实施创意法教育的主要形式。“滴眼药水主要在什么时候?那就是在课堂上”。据创意法教育知识体系所包含的专门课和基础课,创意课堂也包括专门课课堂和基础课课堂。前者开发有专门课的本子。后者也有专门的本子。只是目前尚待进一步完善。
专门课堂以自学和讨论为主,让学生在故事的熏陶下接受以“最差即最优”为基本思维特征的创意方法,本身也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这种专门课因读者对象不同应该有不同的本子。目前有《郭成志创意法》(长篇故事版)和《郭成志创意法》(讲座版)。
创意法基础课堂与一般的课堂迥异,在课堂上对学生表达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学生的“最差答案”都会被教者“点石成金”,变成 “最有创意的答案”。它与“伪素质教育”水火不相容。因为“伪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为个人名利,不惜愚弄学生,与创意课堂表达的人文关怀背道而驰。
具体到教学中,我们可以举出实际例子来:
例如:做一个选择题,有A、B、C三个选项,正确答案为A。
在一般化的教学中,老师们一般是说“因为……,正确答案为A”,在创意法教学中,老师们会这样解析:
“如果你选B,说明你已经意识到什么什么,看来你是个感觉敏锐的学生,感觉敏锐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很多高科技发明就是感觉敏锐的结果。只是你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你有新的发现……”
“如果你选C,说明你已经掌握了什么什么,这种稳打稳扎的精神其实非常重要。只是你不妨进一步地想想,或许能进入更深的境界……”
“如果你选A,首先允
在本习题解析模式下,选B的学生实际上就是过去我们所说的“最差”生,这种所答过去被认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但现在同样得到了肯定,甚至暗示了他具有科学家的品质。
选C的学生,实际上是过去认为的中等学生,明白问题的一个部分,但不完全了解,所以鼓励他深入思考。
选A的学生,实际上过去所说的“最优生”,完全掌握的问题的全部内涵,所答准确无误。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寄予了期望。
创意法教学把学生放到完全平等的地位来进行教学,这是与一般化教学完全不同的地方。
创意法教学推广使用一种“特殊教案”。
创意法教学要求老师撰写一种“特殊教案”,通过这种教案将创意法教育理念落实于“教师的每一节课,学生的每一道作业题”。特殊教案也是创意法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特殊教案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生活引入:
教师以谈话等形式,提出生活中问题,引出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学起来就非常被动。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2、基本功训练
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要让学生弄清楚本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
一节的内容看似有不少,但真正的知识点却非常少,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提炼,这样学生才有所得,所学的知识才放得开,收得拢。教师深钻了教材,学生才会豁然开朗。
第二要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要采用最简单的形式,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一点,急于让他们做难题。结果,学生的知识学得一点也不牢固。学的都是“花拳绣腿”。
3、题型训练
对学生进行了基本功训练后,就可以考虑进行题型训练。所谓的题型,其实并不神秘,其实是对知识点进行多步运用或综合运用。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有人问个简单的“几加几等于几”的算术题,听者都回答得出来。如果不断地加减,最后突然问“等于几”,听的人也就茫然,感觉非常难。“难题”就是这样的产生的,不过是几个“易题”的组合。
4、学以致用
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后,最终还是要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他们才会尝到学习的“甜头”,才会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从而努力地去进行下一节课的学习。
创意法教育是按照“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路线来实施的。创意法教育在整体上是一种“关注人和生活本身”的教育。创意法教育同样反对应试教育,但是在客观上又解决了应试教育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它不仅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且真正开发了每个学生的创意潜能。为我国当前教育条件下实现教育均衡化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模式。
本章还将在第二、三、四节论述创意课堂的主要特征。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特发“小学语文教师大礼包”庆贺第23个教…
- 下一篇:创意教师节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