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开题日期: 2011年6月
金乡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开展探究式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发展一个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产生结果的过程。
2、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尝试,改变了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了学生仅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结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疑问。如⑴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最优性。⑵探究式教学组织的合理性。⑶探究式教学评价的科学性等等。我校课题的提出是基于中央教科所“十二五”规划课题《科学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研究——架设科学素养目标和学校实践的桥梁》之下,结合我校科学课程实施需要而设立的子课题。该课题的提出让教师对探究性教学各个方面进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将有效地解决探究式教学中各种问题。
3、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科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4、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探究式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所谓有效性,即“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科学课的有效性则要实现预期的科学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而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主。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为了探究而探究的现象,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新课程指出: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质疑和研究。要让他们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长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这就需要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而不是形式化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提高小学科学课堂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和基本途径;
3、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和基本能力的研究;
4、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的研究;
5、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式活动的研究;
6、探究式教学的评价方法及原则的研究
四、课题的界定
1、探究性学习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的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利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利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是指:⑴教师立足于学生实际而展开的探究式教学手段的科学化、规范化、最优化的研究;⑵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所获利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所达目标
1、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能依据已知信息提出猜想,让学生能深入探究进行体验,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会观察,学会倾听与表达,最终实现有效探究。
2、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形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3、初步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材处理、目标设定、过程建构、材料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指导等方面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策略。
六、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整个研究期为一年半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2011年3-2011年5月
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确定子课题。
具体内容:
1、组织课题小组研究人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编制实施方案。
3、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4、收集学习研究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2年6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