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实验工作计划
金乡县实验小学科学课题组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性,即 “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科学课的有效性则要实现预期的科学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题研究的实验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在课堂学习中能与实际相结合。
2、教师能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并通过探究式课堂,指导学生学习会自主学习,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并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构建以探究式教学为重点的科学课堂教学理念,使探究式教学成为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社会的发展需求
由于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这势必要求我们必须开展新形势下的教学研究,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探究式教育是贯穿学生教育的一根轴线,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而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主。
3、新课改要求探究式教育的支撑,我国的新课改明确提出,要让他们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正在进行省级重点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的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研究近两年。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出一批教育观念新、素质好,且热爱科研的骨干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学校领导重视教科研工作,校长亲自挂帅。这些都是为我校开
展“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提供了实践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
2、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鲍里奇博士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育课程中心陈旭远教授的《新课程与有效性学习的思考》等等。
(五)课题的界定: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是一个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猜测,为证实猜测提出假定,设计试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科学探究缺失有效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努力形成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本课题研究的视角是整合现有的国内外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的本质特征,以“水”主题为系列,本土化开发符合中国小学四~六年级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案例,以此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六)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能依据已知信息提出猜想,让学生能深入探究进行体验,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会观察,学会倾听与表达,最终实现有效探究。
(2)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形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3)初步形成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材处理、目标设定、过程建构、材料准备、组织教学、方法指导等方面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策略。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通过分析总结,我认为可以分为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探究内容、探究环境四方面内容。
(2)提高小学科学课堂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和基本途径;
1、精选内容,激发探究。
(1)、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足的探究材料是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2)、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
2、动手操作,体验探究。
(1)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和基本能力的研究;
(2)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的研究;
(3)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式活动的研究;
(4)探究式教学的评价方法及原则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中,必定涉及到对学生的评价问题。我们主要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通过竞赛、组织活动、同学间互评、自评、个人成果展示等进行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上科学课,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注意个性化人格的塑造。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查阅法、经验归纳法(提升实践经验)和理论演绎法。研究和教改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广相结合,层进式推进。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2011年3-2011年5月
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确定子课题。
具体内容:
1、组织课题小组研究人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编制实施方案。
3、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4、收集学习研究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2年6月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交流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九)课题研究的原则:
1、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要引导学生贴近 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拥有健康人生。
2、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原则,通过与家庭、社会的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十)预期成果显示:
1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