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信息整理
二、工作报告(不超过2000字)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等。 |
一、 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1、2011年3月,组织课题小组研究人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 2、2011年3月,组织课题组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编制实施方案。 3、2011年4月,理解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4、2011年5月,收集学习研究有关资料。 5、2011年6月,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6、2011年6月,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7、2011年9月,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8、2011年11月,及时收集研究信息,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9、2011年12月,召开课题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10、2012年1月,课题组每位课题组老师上一节科学探究课,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磨课活动。 11、2012年2月,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12、2012年4月,展示研究成果。 13、2012年6月,整理课题资料,着手课题结题工作。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1、我们成立了由业务校长张东梅校长和教学骨干组成的课题组,从事研究的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探究合作意识,学校领导减少了部分教师的其他任务,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高效进行。 2、学校加大了硬件的投入,我们投入了十多万,重新建设了一个高标准实验室,至今我们已经有两个设备比较先进的实验室,能同时满足近一百位学生的实验操作。另外,我们还重视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资源,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学校领导的重视,为我们的课题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建立学校科学探究中心学习组,以科学组专职教师为中坚力量,以兼职教师为辅,从组织上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参与课题的教师学历都在大专以上,曾有多篇论文和课题在全国、省、市级发表或获奖。近年来,我校开展了济宁市市级科学研讨活动一次,还将进行小学科学“同课异构”观摩会,通过观摩与研讨活动,提高了我校教师科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着眼于学科教与学的需求,强调资源原创性,为师生提供资源和交流服务。构建起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科学新型教学模式。 5、开展了课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握课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和处理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案例过程”,然后围绕案例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值得研讨的问题,最终形成教学案例。 三、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 2011年3月,在上级课题组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内容。 张东梅校长一直担任本课题组的负责人。 因工作进展顺利,我们的课题研究完成时间比计划有所提前。 四、 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 1、论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活动的探究》李国治 2、论文《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李国治 3、论文《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祝昌扬 4、论文《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必要性》祝昌扬 5、教案《水往高处走》祝昌扬 6、教案《空气》李涛 7、论文《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李国治 8、论文《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廉平丽 |
三、阶段成果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