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32011.5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2、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3、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

(二)实施阶段:(2011.52012.4

1、请专家指导,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小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2、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三)总结阶段:(2012.52012.6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在全校推广成功经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农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农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有效教学的探究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农村小学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案例等。

(二)我校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三)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参研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教科研的基础知识,基本的研究方法仍需要继续学习,深刻理解操作的步骤,并能在实践中正确应用。

(二)大力营造研究的氛围,让每位成员理解,教学即研究,课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让研究成为我们工作的一种需要。

(三)养成勤动笔的习惯,个别成员不能及时把研究的成功经验,课后反思,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只是到某一阶段需要材料时才整理。

(四)专家引领较少,研究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和他人的成果,也可能遇到暂时的困难,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超前性、有效性,需要专家适时引领。

十、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中。

(二)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有效教学更加卓有成效。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著作目录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  郝志军《教育研究》200511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   苏联

《合作学习设计》        主编:盛群力、郑淑贞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主编:宋秋前          

《新教师的成长提示》    作者:何树德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