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A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课题申报
3.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包括成果形式、实施范围、受益学生数等)
(1)项目预期效果:
①建设五门以上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并争取一到两门建设成省级的精品课程;
②建成一流的会计专业的实验室;并与大公司合作,建设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基地,塑造出富有应用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会计毕业生;
③通过专业建设,促使专业教师队伍更上一个层次。
④培养出能够适应多变的经济社会需求(Adaptability),具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Adventure),并能够成为应用型(Applicability)的高级(Advantage)会计师(Accountant)的会计本科毕业生。
(2)项目成果形式:
① 论文二篇
② 报告一篇
③ 具体培养方案一套
(3)实施范围:
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全体会计学本科学生
(4)收益学生数:
当前在校会计本科生共320人,项目建成期间将增加320名会计学本科生,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160名会计本科生,预计此项目收益学生数达1000名左右。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创新点之一
——会计学专业A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探索
通过构筑了“五类知识融合,校企内外联动”的培养模式新理念,将本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定位于“A型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内涵,即能够适应多变的经济社会需求(Adaptability),具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Adventure)、应用型(Applicability)的高级(Advanced)会计师(Accountant)。
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学校优势,注重具有工程意识的人才培养,这在同层次院校的会计专业中是一个突破点。同时我们还注重外向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英语教学和训练八学期不中断。
创新点之二
——会计学专业人才应用开发能力的塑造研究
为适应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根据应用开发能力的构成要素,通过对能力构成中的每一项要素,进行实施步骤的设计,使其能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每一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通过笔试和口试相结合、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测试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在以上每一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后,我们都将跟踪调查、收集资料和相关数据,并进行总结研究,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加以完善。此环节主要通过座谈讨论、调查问卷、走访了解等方式来完成。这一内容需要通过多个循环的过程。从而完善会计学专业人才应用开发能力的塑造的整个过程。
创新点之三
——专业建设效果研究方式的创新
我们将采取试验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以各级会计专业的本科班为实验班,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进行追踪调查,将调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此作为专业建设效果鉴定的有力证据。
四、教学改革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1)专业建设 ①《会计学》专业为宁波工程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②《会计学》专业为宁波市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2)重点课程建设 ①《基础会计学》为宁波工程学院第一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浙江省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②《中级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为宁波工程学院第二批重点课程建设项目。 (3)教学论文 ①《谈会计本科专业“A型人才”的培养》,《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年8月,P.94-96 ②《关于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互进的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增刊,P.339-340(2) ③《提升教学理念 适应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论》,2005年1月,宁波出版社,P.14-18(2) ④《基础会计学》课程建设中对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培养的思考,《宁波工程学院教育教学论文集》,2005年 ⑤《股票模拟实验系统教学及研究》,《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3月 (4)教学研究 ①《五环贯通,内外联动——打造会计专业“A型人才”的实践探索》,2006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07年12月完成(2006年5月申报) ②《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素质创新人才模式研究》,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2年6月-2004年12月 (5)教学获奖 ①梁旭雯为2006年度宁波高校“三优秀三文明”评比中荣获优秀教职工称号 ②2006年12月梁旭雯参与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项目获宁波工程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③2006年10月梁旭雯辅导的学生获浙江省大学生会计信息化大赛三等奖 ④2004年王菁华参与的《创新示范性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题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⑤2002年王菁华和梁旭雯负责的《“一精多能”教学改革实践探索》项目获200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⑥2002年王菁华的《管理会计》多媒体课件获浙江省现代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 ⑦2002年王菁华在教学技能比赛中获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 ⑧王菁华为宁波市名师,梁旭雯为宁波市名师培养对象 |
2.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学校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我校是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科约占25%,是学校第二大类学科,目前学生招生数在二级学院中已达到最多。升本以后,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引进培养的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大幅度提高,博士硕士比例也显著增加,师资规模从2004年的10多人增加到30多人,结构也趋于合理。总科研经费2005年和2006年每一年都超过2004年前七年总和。随着第一批向新校区的搬迁,学校在专业实验室配置、教师激励、科研投入等方面均有专门的制度予以规范,会计学专业更是作为学校文科类专业中第一重点专业和抓手,在发展中受到学校高度重视和支持。 学校有以下相关的文件政策对本项目提供了有利的主持: (1)《宁波工程学院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2)《宁波工程学院关于教材建设的有关规定》 (3)《宁波工程学院教材、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办法》 (4)《宁波工程学院教学成果奖管理办法》 (5)《宁波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暂行规定》 (6)《宁波工程学院实习管理暂行规定》 (7)《宁波工程学院关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办法》 (8)《宁波工程学院教学工作优秀奖评选办法》 (9)《宁波工程学院教学名师评选办法》 (10)《宁波工程学院科技工作奖励办法》 (11)《宁波工程学院科技工作资助办法》 (12)《宁波工程学院教职工国内进修暂行规定》 (13)《宁波工程学院教职工出国(境)进修规定》 (14)《宁波工程学院关于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规定》 (15)《宁波工程学院教师下企业等社会实践暂行办法》
|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