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初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

 

2011年度初中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

请进入:

http://www.guochengzhi.com/sb/gx/200802/175.html

总课题组

 

以下资料与本课题无直接联系:

 

初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评价研究综述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以来我国教育界的“宠儿”,众多专家、学者都在一定领域对其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从概念、目标、特点、实施、评价、课题及教师几个纬度综述了当前各界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本课题研究作了铺垫。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自19996月初,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后,就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部于2000131日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核心是研究性学习。之后,全国上下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亮点,也正日益受到重视。而我校作为瓯海区规模比较大的一所初级中学,在素质教育方面作出了较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已远远超越了原有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我校领导、教师的一个难题。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们于20025月申报着手研究《初中自然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经过2年多的研究,初步取得了成效,于2004年度获得温州市基础教育规划课题二等奖。之后,课题组一直没有停止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与评价,帮助学生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智力好奇性,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以他们自己确定的主题来推动自己的工作;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他们掌握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并整合所学的知识,学会工作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索初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即评价什么、怎样评价、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机会。

 

几年来,我校学生研究性学习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道路,开辟了初级中学个性化办学理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借鉴了诸多专家、学者的理论与优秀研究成果。

 

一、研究性学习在全球的魅力

 

1.热闹的国际背景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资源信息化、知识与信息高度关联化,社会的发展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使得人们开始审视学习知识的方式,仓库理论受到挑战。传统的学习方式一般是接受学习或者是理解的接受学习,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轻学法、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等弊端。这种学习方式在后工业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且许多教师、学者曾试图改变这些不良状况并为此作出种种尝试,却往往又陷入“放羊式”教学的泥潭,为此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开设了类似我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法国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于1995-1996学年在初中二年级开始实验,称为“多样化途径”。1997-1998学年,全国各学区都有一部分初中开设了此类课程。与初中课程几乎同步的是,1996年法国又开始在大学校预备班开设“适度发挥学生创造力”(TIPE)课程。1998年里昂“全国高中改革会议”的成功经验,称作“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TPE)课程。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1996年发表了题为《关于展望21世纪的我国教育》的咨询报告,要求改变各种不良的教育倾向,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在此基础上,199812月和19994月分别发布了准备于2002年实施的小学和初中课程标准、高中课程标准,其中,综合学习时间的新设成了本次课程改革中令人注目的焦点。

 

1989年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新设综合活动学习领域。香港的沙田崇真中学则在2000年下半年开始以人文及社会科范畴作为试题推行专题报告形式。

 

各国、各地区的“研究性学习”的积极开展,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为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引以为诫的教训。

 

2.我国研究性学习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育界内部对课程改革的探讨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我国的课程建设受到各种理论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创造教育,它所强调的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手脑结合等,都与研究性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90年代初全面开展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将中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三个板块的课程设置使教学改革进入了课程开发领域,也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另外,按课程设置权限又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块。而从课程内涵上又提出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以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实践为基础,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了。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中较为活跃的因素,而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如心理类,人文类等)的深度开发需要研究性学习的支持。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而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在于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此,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就更为活跃,其中较有影响的实验有上海市七宝中学的“角色体验”、大同中学的“专题研究”、瑞安中学的“社会调查”、瓯海区娄桥中学以环保为主线的《走进娄桥》绿色出行、瓯海区巨溪华侨中学的关注电动三轮车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1.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很多专家和一线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以及理论研究给“研究性学习”下了定义,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我们这样定义研究性学习,它是指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理论,在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己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理解和丰富的个人经验的积累)。”“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究自然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主动地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应用有关知识深入调查研究,寻求相关原因,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掌握规律,培养能力的活动。”“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在学习中主动探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研究意识、实践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积极地、主动地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个性化人格的一种学习活动”

 

袁维新则认为: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作为学习观,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它反对被动地接受、继承、记忆知识,主张学生主动地理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