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初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

应用、探索、创新知识,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在研究性学习情境中,学习者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的内容,以发展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相关论述并不是很多,不知是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论述不多,还是学术界对它的关注不够多。高丽红、王萍、曹阳三人合写的《浅析“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一文记有“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伴随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而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中描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李召存基于对研究性学习性质特征的分析,提出其目标为:(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另外,还有根据不同年段制订的目标,比如: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制定,必须以这一总目标为指导,注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体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培养合作意识;(5)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可谓众说纷纭,一般有三个特征:主体性、研发性、全员性。研究性学习有三个特点: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具有重整合性、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注重应用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参与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性、自主性、人文性、互动性。“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过程性、应用性、开放性、问题性及渗透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重自主、重过程、重应用、重开放、重问题等五个方面。研究性学习具有主体性、开放性、整合性、创新性、合作性等特征。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差异性。

 

4.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可以有两种(专题式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这与曹国庆老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取向及策略》一文中写到的课题研究型和课堂研究型有相类似之处。从研究性学习的模式来看,大而言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内而外,即研究的方向由文本、课内向课外、校外拓展;另一种是由外而内,即研究的方向由课外、校外向校内、学科回归。基本制定了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步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一般包括以下四个环节:筛选问题、确立课题;研究文献、搜集整理资料;设计方案、分步实施;总结分析、形成小论文。或者为提出问题——探索研讨——归纳整理——成果交流——总结提高。乌兰托亚认为把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与课题式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形成日常课堂研究性学习五步教学模式,即:通读课文——讨论质疑——立课题——搜集资料——论文成果展示。也有人对特定学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实施途径:(1)立足教材,提出探究性问题。(2)立足教材,由课内向课外延伸。(3)从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类型:情境体验式研究;发现式研究;信息整理性研究;批判性、评价性研究;问题解决式研究;社会生活应用性研究;表达性研究;专题研究等八类。有人认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及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将研究性学习分三步来开展:(1)实践类研究性学习;(2)综合类研究性学习;(3)文学类研究性学习。

 

5.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评价时应遵循以下规则:多元化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与创新并重的原则。评价的基本原则是: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过程评价;管理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侧重激励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自评和学生互评。

 

在《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初中研究性学习案例》、《国外及港台地区研究性学习资料选编》等书介绍,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者的态度、意志等,要看态度是否端正,研究是否积极主动,有无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有无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二是研究者的能力,如课题设计的能力、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对知识信息的应用能力、使用科研方法和手段的能力、调查研究和组织协作能力、研究成果的表述能力等。按评价者角度可运用的评价方法有: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从研究内容看,评价方法主要有:(1)自陈报告式评价;2)量规表评价;(3)档案袋评价;(4)模拟考核评价;(5)答辩式评价。对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和最后的学习结果宜采用等级评定(A级、B级、C级、D级)和描述性评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也要注重对学习成果所取得的社会效应的评价,一般不要简单地采用“答卷形式”和百分制。在《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一文中作者也对档案袋策略和百分制策略两种评价方法作了介绍,对于前者更是有详尽的阐述。

 

6.师生角色的转换

 

在研究性学习中,一般都比较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之从作为权威的固定知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教师也从知识的传授者、占有者的权威地位演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在很多情况下,师生双方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会让许多教师在许多时间感觉到自身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之处。为此,针对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的探讨也就层出不穷了。许多文章论证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等关系范畴,如郭继东认为教师要想自己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助力,必须讲求积极介入策略、步进辅导策略、适度指点策略和全面关注策略等四种指导策略。也有关于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关于教师的指导策略的论述,如徐建芬论述了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选择所研究的专题,严乃超针对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的教师指导策略作了研究,陈蕴秋明确了教师在课题结题时应该做的工作及程序。(参见2001年第5期《教育发展研究》上的《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选题指导策略》、《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关于结题中的指导策略》三篇文章。)

 

另外,国内目前还可见到霍益萍主编的研究性学习丛书中的《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和《研究性学习学生用书》,从理论上详细论述了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地位与作用。而丛书中的《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江苏省太仓市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一书则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范例。

 

7.相关问题的研究

 

  除了上述问题的研究之外,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专题研究。譬如,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从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的信息源,获取知识渠道的硬件设施,课题完成中所需实验设备,直到专业人士的指导等都与社会资源密切相关。”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以自我管理为主和重视学习过程胜于学习结果这两个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学校管理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教师培训。为便于实施,有许多学者试图把研究性学习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依据每一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研究性学习。

 

三、对研究现状的思考

 

1.思考

 

我国对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讨远远多于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笔者查阅了135篇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文章中,就有近100篇是将理论的。如:惟存教育网站、优异研究院、梧桐居、研究性学习基地、研究性学习之窗、中国活动教育网、大连教育网、中学网络化学、小学数学等网站也都涉及到研究性学习的介绍,但是理论还是多于实践。其次,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完整的理论。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的文章从总量上来讲是比较可观的,但所论述的问题有比较大的重叠,短、平、快的研究课题较多,基本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还远未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如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笔者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章,基本上都只限于把理论基础分为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哲学基础等一级学科目录的研究,而无进一步、更详细的研究。第三,在查阅资料发现在教学实际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基本都是基于传统学科课程专家泰勒的目标模式构建的。其基本流程都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研究性学习研究更多的是本文所述的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方法的筛选、流程的实施、结果的评价、师生关系的转变以及在现有学科课程占优势的条件下怎样有限、高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以目标最终的达成来衡量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程度。虽然有许多论文强调研究性学习是注重过程的,甚至重过程胜于重结果。但如果整个课程理念不改变,不用过程理论作指导,就不可能改变现有?上午搞应试教育,教授学科课程,下午搞素质教育,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象,也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