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桑青松《试论策略型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课程·教材·教法 2002.9

桑青松《策略型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模式构建》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9

桑青松《多元智力理论与高校研究型课程的开发》 28 届国际心理学大学交流论文

桑青松《特优学生成功学习策略精华》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3

李子华《多元智力理论对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教师教育研究 2004.2

李子华《研究性课程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中国成人教育 2003.1

葛明贵《创新学习策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7

葛明贵《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7

殷世东《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重构》课程·教材·教法 2003.9 《浅谈研究型学习课程的学习策略及其实施评价》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3.8

王守恒《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中国教育学刊 2003.5

*王守恒、殷世东、闫龙等同志参与了本项目的阶段性研究,其中殷世东、闫龙为我院 2000 级教育硕士。

(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成果

1. 制定了完整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方案

  本项研究主要是高师院校相关学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理论研究、规律探索以及实施途径;也包括提高大学生自然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重点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创新、整合、优化的精神,在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原则指导下,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的系统研究与综合实践。方案包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可行性与必要性、实施步骤、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效果评价等五个方面。

1)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研究的总体目标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是要建立一个与时代特征相符,体现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精神要求的,且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大学生创新学习的教育内容体系。研究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研究成果为高师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推动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创新教育体系创造条件。

研究的基本任务

  通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师范教育特色的新型教育内容体系;树立以大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模式与主体教学观念;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探索更新课程内容的机制,组织编写课程标准和教材,或研究、选用外地优秀教材并提出对所选用教材的处理意见,编写有关的补充教材和活动课设计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开发课程资源,拓宽教育渠道;科学布置课内外作业,研究制定大学生的课外、校外学习、活动计划,探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初步形成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课程管理机制(特别是活动课程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总结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课程改革的建议。

2)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理论研究和方案设计阶段

  主持人及研究者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近五年在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研究、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与教学模式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充分的前期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本项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模式与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并结合高校教学工作实际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系列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计划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表,包括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计划申请表;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表(设计者个人填写);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表(课题组填写);课题研究方案评审表(评审教师填写);活动计划报告表(课题组负责人填写);活动结果报告表(课题组负责人填写);课题研究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填写);课题研究成果鉴定表(成果鉴定小组填写)。

第二阶段:本科生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实验

  在前期指导阶段,研究者主要为一线教学的教师与管理人员,在部分院系的教学实践中,组织、指导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大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动员。此项工作由相关课程实施的学校教学管理者或教师来完成。进行大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动员关键是要让所有大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实施的具体方法。第二,进行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研究性学习所需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资源准备、思路准备、人员准备等,这些准备工作由课程实施的管理者、相关教师组织完成。第三,学习研究小组的建立。不管课程的组织方式是建立在哪一个层面,课程的管理者都要帮助学习研究组织的建立,在建立的过程中要坚持自愿的原则。第四,指导研究方案的制定。这个阶段是指导教师正式介入的阶段,指导教师通过帮助学习研究小组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从而控制了研究的进程、方向、方法、质量等关键因素。

  在中期监控阶段,主要对大学生课题研究进行具体的指导,进行质量监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具体的指导。指导教师对小组的研究进行具体的指导,目的是尽可能让大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主要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具体研究的方法。第二,进行质量监控。对实施必须进行过程监控,目的是保证研究过程的完整性与最后结果的高质量。这样可以基本保证研究小组按照科学、高质量的研究方式进行课题。第三,研究条件的提供。所谓“研究条件”主要指研究型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信息条件与人力条件等。第四,小组内部的协调。指导教师不定时地了解小组内部的情况,及时帮助课题负责人解决一些问题,树立组长在组内的核心地位,每一个组员既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必须通过组内的合作分工来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

 

  后期总结阶段,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大学生将研究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完成成果的表达,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进行研究成果的推广。课程实施结束后,课程实施的管理者可以帮助推广学生优秀的成果。

第三阶段:在前期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

  我们在本科生中进行了全校教育类公共课程教改实验,使本项教改实验研究成果善逐步完善。主持人及参与者为本校《大学学习学》的主讲教师,提出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包括:主体参与模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模式、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活动课程模式并从教学评价上看,主要的做法可分两种形式:( 1 )评价研究成果的质量。如课题研究选题的科学性、可行性、新颖性,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完成的质量、达到的水平等。对研究成果的质量评价赋予不同项目以权重,然后综合评定;( 2 )评价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或质量。

  2. 构建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流程模式图

()

3.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