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开发了《大学学习学》科类基础课

  研究者编写了《大学学习学》、《特优学生学习策略精华》,在此基础上开设了高师院校的科类基础课《大学学习学》,建构了大学生学习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填补了我省高校的空白。

4.大学生编制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南》、《我们的大学》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部分教师的指导下,从教育实践选题,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将相关选题汇编成册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南》。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学习、考研和求职等方面的问题为切入点,编写了《我们的大学》书稿。

5.组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部分成果公开发表

  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分别成立了社会心理学课题研究小组、发展心理学课题研究小组、心理咨询课题研究小组,自主开展了多项课题的研究活动,撰写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与分析》、《高师院校毕业生择业心理的调查与分析》等多项研究报告,其中,《大学生性别角色的社会心理学分析》、《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等成果公开发表。

6.组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编写系列教材《心理健康教育》

  围绕确立的主题,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集中精力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丛书 24 本,为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造了必要条件。

四、研究成果的创新点与应用

1、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1 )准确定位了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明确提出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属于“课程教学”的范畴;扩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外延。

2 )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大学学习学》科类基础课,填补了我省高校的空白。从教学改革的实践来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载体研究型课程的开发,既注重到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新特点,也重视了对自身素质发展的新需要,对高等院校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改革、提高学生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等都将产生推动作用。

3 )首次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造了新型的教学目标模式。它包括生成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个性化学习目标的制定与评价过程中来。

4 )以培养高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解决了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难题。

5 )提炼了“以学习改革为核心的教学改革观”。以教的改革带动学的改革,以学的改革促进教的改革,做到教的改革与学的改革统一。

2、研究成果的应用

1 )本项研究成果在我校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育学系实验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收效。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为毕业班同学撰写毕业论文、研究报告提供了经验支持和资料准备。

2 )在前期实施的基础上,率先在省内高师院校开设了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为主旨的教育类科类基础课《大学学习学》,推动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

3 )研究成果可操作性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4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丰富了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增强了大学生更好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几点思考

  高师院校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建设研究型课程。它涉及到的师资培训、教材开发、学校管理、教学方式、考试制度等各方面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因此,要顺利地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课程建设,关键是要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积极性,转变他们的观念,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具体实施中应把教材编制与师资培训结合起来。另外,为了促进研究型课程建设,对研究型课程建设需要所涉及到的师资培训、教材开发、学校管理、教学方式、考试制度等各方面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1 、教材编制与师资培训

  要顺利地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课程建设,关键是要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积极性,转变他们的观念,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具体实施中应把研究性课程教材编制与师资培训结合起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在选修和活动课程领域的探索比较有特色,其中不乏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课程的探索,对这些学校已有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化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2 、扩大教师开发课程的自主权

  改革的成功取决于各个学校自己是否积极参与,同时也取决于教务主管部门是否有保障教学改革的政策。教育行政部门在课程政策上要给学校的探索和创造留有余地和空间。

3 、探索高校教学新型、多元评价体系

  研究型课程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和方法,如小论文、设计方案展示、制作成果展示、口头答辩等。重在考察大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水平。高校教学改革应树立新的评价观,变“量化评价”为“质性评价”,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4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增强教学的开放性,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宗旨。在一项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原有的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改变,还是按照老一套的方法组织,“换汤不换药”,改革便无法推进。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探索促进学习的有效方法。

5 、拓展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形式

  目前最常见的学校教学组织形式是按照学科分教研组的,这种方式在实施分科课程体系时较有效,但对强化学科联系不利。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可以考虑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小组或教研室,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共同寻求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案。跨学科教研组可以和学科教研组并存,互为补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