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新法》
3、教师队伍缺编。笔者调查的初高中中,90%的学校缺少英语教师,更不用说教师的质量。
4、教师队伍缺少进修和培训。推进课程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新形势下,作为老师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够的,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要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这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5、农村学生学英语起点低,素质教育不到位。在存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学英语起点低,素质教育不到位而影晌课堂活跃的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难以实施。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在60--70个学生的班级,教师争对一些话题,比如教师提出话题“How do you find the advantages of going online?”或分发关于天气图片给以四人为一组的组里,图上写着词: eg, rainy, in Britain.任务是看图说话,让学生们讨论,结果学生们没有讨论的声音,当教师要求选出一个代表说时,全班鸦鹊无声。单一的班级教学形式难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于因材施教,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英语水平必定有高低之分。传统的班级教学很难照顾英语差——特别是口语差的学生。这就使得他们走进越差越不愿开口,越不开口就越差的怪圈。这不但会挫差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会扩大班级个体成绩的两极分化。
6、面对着板块组合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练习设计灵活、口语训练充分、知识背景广博的初高中英语教材,大多数学生开始好奇,接着积极尝试,最后因为听说能力差而放弃。农村英语教师们普遍反映过渡教材“好看不好教”。
内容提要:笔者调查了贵州省农村一个山区县的初中、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对调查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7、大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不够重视素质教育。虽然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但是各种各样的考试和升学,使的英语教师的教学自然地偏向语法教学,传统的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等普遍存在。
学生基础太差是教学的最大障碍。按照新课程设置要求,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必须开设英语课,由于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学生人数多,小学英语教师十分缺乏,一些中心小学只是在近两三年才勉强开设了英语课,村小的英语教学则是时断时续。而且多数学校是由仅具有初中英语基础的中师毕业生临时兼课,每周三课时教学时间也很难保证,英语课常常被语文、数学等“主科”挤占。开课迟、教师专业水平差、课时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学评价,致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8、 所使用的教材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到大量的词汇,而且多数单词过长。众多的英语句式、复杂的英语时态,大量的日常用语等密集。内容编排上跳跃性太大,涉及到的知识面太广。要让基础差、年龄小、心智发展水平还不成熟的初一学生在短时间里学完单词记忆,并达到“四会”的教学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从一开始起多数学生就感觉到英语学习十分费力,开学才几周已有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出现了“分化”现象。
9、教材在新理念的体现上与农村教育的实际脱节。客观地说,教材充分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特点,但在内容的选择上大多以城市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农村学生对此较为生疏,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仅对英语知识感到费力,那些不熟悉、不理解的生活知识也成了学习的障碍。新教材理念的前卫,还体现在对教学过程实施中的手段和设备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农村初高中虽说这几年在硬件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对照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一时还跟不上新课程的要求。加上经费的拮据、后勤服务的滞后,一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挂图、光盘、教具也没有。另外,农村学生的家长相当一部分作为“农民工”流向城市,学生在家中基本是依靠多半是文盲的爷爷奶奶的照顾。家庭作业没有父母的辅导、配合和督促,学习中遇到挫折和烦恼无法倾诉、无人疏导。新课程倡导的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互动、整合的设想难以实现,教学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二)、农村初高中英语教学建议
1、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及教学水平。农村英语教师应经常组织观摩教学录象,轮流选派外出学习、参加教研会,学校教研组订一些涉及不同专业理论的报刊,组织学习与交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和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让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研究成果,相互听课评课,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素质。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高中英语课题申报
- 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训练教学模式总课题结题报告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