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学生主体人格的优质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一)确定工作原则,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氛围。
开展课题研究,办好家长学校,首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只有在全面调查了解,掌握家长的"所想"、"所需"的基础上方能有效地工作。因此,我校确定了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家长的原则
尊重家长,确立家长的主体地位,是搞好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和办好家长学校的基础。一般来说,广大家长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有的文化程度还相当高,他们对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有自己的见解,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比较敏感。因此,我们把家长看成是战友,相互信任,诚挚合作,以商量、探讨的口吻来施教,真诚地尊重家长,使家长乐于接受,改进不正当的教育方法,更主动积极地配合、支持学校的工作,我校的各种节日庆典活动、观摩活动,如艺术节、开学典礼、运动会、课堂教学大赛等都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使我们每次都取得成功。
2.区别对待的原则
家长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的不同以及父母、祖辈等不同家庭成员在教育上存在的教育观念、方法的差异,因此,课题研究和家长学校教学中在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上,应充分考虑家庭与孩子的不同类型,根据他们的需要,区别对待,有针对地开展教育工作,不要"一刀切",把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家长都请来听同一个内容的讲座,或参加同一形式的活动,否则会使活动失去意义,使家长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课题研究和家长学校工作要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首先必须做好家庭情况调查,并进行分析、归类,然后因材施教,让每位家长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教育效果。
3.双向反馈的原则
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和家长学校活动时,要变学校的单向宣传为家校双向沟通,既要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的信息,也要努力收集家长反馈的信息。这些反馈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都要认真分析处理,以便加强家校教育的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如:我校通过调查问卷,征求家长对家长学校活动的建议,取得家长的积极响应,有的家长建议家长学活动可通过集中授课来进行,有的建议分发学习材料来进行,有的建议以年段、班级为单位来开展活动,我们采纳了这些建议,使课题研究和家长学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深受家长的喜爱。如:我校在开展家长学校授课活动中,通过分发邀请书、家长听课点名制,每次听课都发有听课记录,并且记录上增加"对学校工作建议和意见"一栏,使学校和家长得到充分地沟通和交流,学校也从中吸收了不少家长合理的建议。对部分因种种原因没有到校接受培训的家长采取补课等形式,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高度重视,健全组织,切实加强对家长学校及课题研究的领导。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造就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校坚持“百年树人,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放首位,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树人文理想,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继承优良传统,拓宽发展思路,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学生和家长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行为中,加强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让学校更有效地指导家长,让家长更人文地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广泛地影响家庭,让家校在协调、对话中成长,共同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几任校长赵元政、张克敏、庞静都非常重视课题的研究,分别担纲课题的领导、管理和研究工作。我校调整了《重庆市求精中学校家长学校章程》、《重庆市求精中学校家长学校组织章程》、《重庆市求精中学校家长学校工作章程》,成立了以庞静校长为组长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副组长为党委书记、副校长刘书华和副校长赵放鸣、王兵,成员有学生处主任周小明、教务处主任蒋华、办公室主任刘艳、团委书记兼保卫科副科长苏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世群、家长顾问委员会王玮虹、法制副校长、家长代表王渝环。同时,设立了家长学校常务组织机构,校长由学校校长庞静担任,副校长为刘书华、赵放鸣、王兵、王渝环担任,具体工作由家长学校办公室全面负责;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办公室主任为周小明,成员有蒋华、沈丹(学生处副主任)、苏俊、尹怀昌(学校关工委成员)、各年级组长;设立了家长学校专干王平(女),负责具体工作的衔接和协调。
(三)加强家校联系、家校合作,家校互动研究,促进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实践活动,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课题性。
(1)通过课题组共同研讨,界定相关的概念,进一步统一认知,强化了班主任、年级组长教书育人的意识,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通过课题组的共同研讨,在专家的引领下,我校把课题研究涉及的几个相关概念进一步明确,统一了认知,统一了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学生主体人格主要指中学生的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人格特征;
优质家庭教育是指通过家庭教育给学生提供优育、优教、优境及优良活动,是指通过优质的、高品质的家庭教育的优化,使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智力发展,形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健全的主体人格,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2)全员动员,讲究方法,丰富课题研究手段。
在方法上,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地罗列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从中发现优生、学困生与家庭教育的相关关系规律,即优质家庭教育与优秀学生的成长关系,一般家庭教育与优秀学生的关系。实验中,发现优生的家庭背景中,有非常良好的家庭条件、环境的,也有非常一般、甚至较差家庭条件、环境的;学困生中有家庭条件非常好的,也有家庭条件非常差的。
我校从班主任的具体访问、调查入手,经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和测查,并以家访形式了解学生全面的家庭情况,班主任、年级组长以个案的形式呈现出来,大家一起分析、一起讨论,共同总结。
这种从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一是全体参研人员积极行动,积极配合,深入家庭,二是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支研究队伍,造就了一支讲究方法、勤于动脑、善于总结的班主任骨干队伍。
(3)分类总结,提升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在规律上,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各种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中,在思想上、行为上和文化成绩上表现突出的学生,就是在班级、年级中的优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独立、自主、自立的主体性体现较好,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不随波逐流,非常有主见。
优生家庭的家庭氛围特点:1.家庭成员之间(父母双亲或单亲家庭)相亲相爱,相互关心,充满爱的氛围;2.家庭生活中成员之间关系和睦、融洽,往往是“和谐家庭”;3.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宽松、民主的氛围浓厚。
在调查中,发现有81.5%的优秀学生家庭氛围非常民主、和睦,且这些家长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优生家庭亲子关系特征:1.尊重孩子,并给予孩子较大的发展空间;2.亲子之间,关系融洽,家长是孩子的“朋友”。
经过调查,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优化的前提和优势,他们各自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虽有不同,然而却未发现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一般家庭出现的教育态度不一致造成孩子教育“错位”的问题所引起的困忧和烦恼,在优生家庭,似乎并不存在。相反,亲子之间,相互引以自豪,家庭真正成为两代人的精神乐园。
优生家庭学习氛围:1.父母双亲或单亲家庭都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往往把提供孩子良好的学习条件作为首选及首要任务;2.非常重视自身的学习和孩子的学习,在家庭营造良好的研讨、学习氛围;3.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有一个最朴素的观念:再苦不能苦孩子。在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家庭,对孩子的消费要求,几乎都设法予以满足。令人感动的是那些下岗的家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不亏待孩子。然而有的孩子具有大城市中心区孩子普遍的“好逸性”,并不体谅父母的心情,出手大方,胡乱花费父母的血汗钱。值得注意的是,眼下校园里高消费群悄然出现,“手机热”、“打的热”、“名牌热”、“宴请热”正发展为时髦,有的学生所用手机比家长的高档,并随时和同学“攀比”、更换;有的同学出门都“打的”;穿、用是名牌,比名牌,挑食、择食,吃最好的;过生日请同学进宾馆或大肆操办,孩子享用性消费增长明显高于智力性消费增长的现象日渐突出。值得欣慰的是很多有眼光的家长,已改变家庭消费结构,把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放在首位,密切关注孩子的未来,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优质家庭教育的要素分析,明确了优质家庭教育在培养中学生主体人格上的决定作用。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认识的态度和能力,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正确认识自身。学生只有能正确认识自我,才能在竞争中独占鳌头,在挫折和失败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自身个性的完整和与心理的平衡,最终才能形成独立、自主、自立的主体人格,才能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征。
(4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