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新潜能的开发与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我们在课题研究之前就对课题组所有教师提出了,四个坚信五个建议的要求。

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幼儿创新的灵感;坚信幼儿的创新能力及其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坚信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育是培养个体创新素质的最佳途径;坚信幼儿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建议教师用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开发式教学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学习;建议教师善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质疑与创新;建议教师鼓励幼儿发散求异的思维,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建议教师重视实践活动,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建议教师创设轻松愉快、宽容自由的环境,鼓励幼儿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乐意分享并培养幼儿做事专心、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我园教师在工作中坚持四个坚信,贯彻五项建议,领会新《纲要》的精神,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师突破了对传统教师角色的认识,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培养幼儿创新潜能,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新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思想上的转变对我们今后的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注重教师对孩子创新潜能开发的实践指导作用。

教师思想上的转变还不够,还要看实践。因此我们注重教师对孩子地指导和评价要有创新,不能还象以前那样,泛泛的指导,泛泛的评价。教师要真正去理解孩子,感悟孩子。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也是让人惊讶的。关键是老师怎样去引导和启发孩子。还记得以前我们美术活动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看谁画得最好看。”其实这已经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了。当孩子一味的追求好看的时候,他就会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自己的作品,那我们就会失去了孩子创造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指导和评价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方法。

1)注重设计引发孩子创造源泉的提问,重视美术语言。

任何一个活动都离不开老师的提问,提问的设计对于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来说,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好的提问不仅能让孩子的思维更广阔、想法更多,最重要的是能让孩子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好的提问对打开孩子的思路,挖掘孩子的创新潜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小班活动《舞动的色彩》中,老师在给孩子分别听了《摇呀摇》《加油!》的音乐后提问:“你们听了这首音乐后,感觉怎样呢?”“这样的音乐你想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颜料和画纸,你们把刚才听到的音乐画下来,好吗?”启发式的提问让孩子有很大的思维空间。而远远比“这个音乐很慢(快)我们用很温柔(热烈)的动作来表现好吗?”“这么慢(快)的音乐我们可以用什么线条来表现呢?”这样的提问更能让孩子自由的表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的回答是千变万化的,这时候老师更要发挥孩子的美术语言,让他们多说说自己的作品。有的孩子说“我用直线来表现慢的音乐、用波浪线表现快的音乐”。有的孩子说“老师,你看我画的圆圈就是很快的音乐,我画的一点一点就是很慢的音乐”。有个孩子画了波浪线但是他却说我这是表现慢音乐的,当老师问他为什么用波浪线时,孩子的回答是“我觉得波浪线感觉很温柔。”当老师问他那你又是用什么来表现快的音乐时,孩子的表现也让人惊喜,他说“我画好多的波浪线重叠在一起就是很快啦!”说得多好呀!你会发现当老师的提问没有束缚时,就会更大的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们的思绪在广阔的天空中快乐地翱翔!画出来的效果当然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孩子最真实回答,也是他们最初的敢于表现自己感受,没参有任何老师暗示的自我表现的活动。

所以老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都要善用启发、开放的语言激活幼儿的想象,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真正引导孩子表现最真的自我,才能引导孩子真正做到自主的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去思考,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除了应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正确把握幼儿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难点,更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捕捉到幼儿活动过程中随时出现的想象和创造的火花,才能通过启发性的语言使这些火花并发光芒,让他们自由地运用各种美术元素宣泄自己心中的想象,从而激发幼儿巨大的创新潜能。

2)在支持和鼓励孩子大胆创造的同时,加强孩子基本美术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孩子的表现能力。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美术是一面双刃剑,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巧不足,而空有刺激却无收获。”其实在幼儿园也一样,要处理好教与不教的问题是非常难把握的。因此我们把处理好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技能与有趣的活动结合起来,就极其关键。

根据幼儿美术发展进程的某些特征,大致可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再到写实萌芽期。这就给我们对幼儿进行美术指导时提供了启示,即对幼儿美术技能教什么?何时教?怎样教?是有规律可循的。《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这些都表明,在幼儿期要加强孩子美术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从而提高孩子的表现能力,是及其重要的。

在美术活动中,最基本的技能是握笔、涂色、折、撕、粘贴、剪等。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当孩子进行创造活动时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孩子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却表现不出来,长期下去还会散失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但是幼儿期的孩子又有着他们的年龄特点,枯燥、乏味的技能技巧的学习肯定是不适宜的。因此,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很注重把美术技能的学习和有趣的活动结合起来。例如:教孩子对边、对角折的时候,可以配上儿歌“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双胞胎”,当孩子开始掌握的时候,又要设计一些简单的动物造型,让孩子折。比如:小狗、小猫、小鱼等,并设计一些情景,比如:用对边折的方法折好后,象一个屋顶一样放在桌子上说:“这是小狗的家。”然后用食指穿过房子学小狗的叫声。这样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孩子掌握了一些必要的美术技能。我们还根据年龄特点,在小班的时候重视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到了中、大班我们只需要注意个别指导纠正就可以了。在美术活动中所有的这些基本技能都是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循序渐进,越来越好。

在美术活动中并不是所有都不能教,不要以为这样就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或者影响了他的创作,而恰恰相反,只有掌握好了这些基本的技能才能不断的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表现能力,为孩子的创造活动服务。

3)幼儿创造时教师要注重适时、适度的指导。

我相信每位老师在组织美术活动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看到孩子不会做或者做不好的时候,能不能帮他呢?”其实每位孩子的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存在着个体差异。老师要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在乎的是这个过程,他有所体验、有所思考就已经达到我们的目的了。教师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主导地位,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对孩子的指导和帮助要适时和适度,特别是在想象和创造方面的活动,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老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允许他们犯错,其实这也是孩子经验的积累。在中班活动《纸浆贴画》中,孩子们感受了纸浆的美丽和可塑性,但在进行贴画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个别孩子是把纸浆搓成一个一个的小圆再贴上去,这样的贴画效果当然不明显,而且速度很慢。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去干涉他的做法,如果这时老师提醒,孩子肯定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好。但是,好作品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在孩子发现问题的时候,老师才帮助他一起寻求解决的方法,这时候的指导才是有价值的。在大班活动《摩登原始人》中,有一个孩子利用树叶做头饰的时候,想不到怎样把树叶串在一起,手工活动进行不下去了。这时候,老师及时的走到孩子面前和他一起商量方法,给予适当的引导。“你想想平时老师自己做的头饰是用什么材料?”“对呀,我们可以用卡纸来做固定,然后把树叶贴在卡纸上,这样不就可以戴在头上了吗?”孩子在想出办法后,更加兴致勃勃的做下去了,而且会为自己想出了好主意而有强烈的成就感!

老师的指导适时和适度是指导的关键。老师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观察每位孩子,而一些必要的失败经验可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改进、去做得更好!当然孩子各种自发的表现中有“珍珠”也会有“鱼目”,需要老师明智的选择和指导。特别是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茫然或处于困境,这就更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积极的发挥循循善诱的引导,才能真正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

4)教师评价孩子的作品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在评价孩子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评价的技巧,我们不主张夸大其词,但更不能打击、挖苦、讽刺。而应该采取正面的态度,把评价活动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在评价孩子的作品的时候,不能泛泛的都说“你真棒!”“你做得太好了!”“你进步真大!”等等之类的表扬词,孩子听多了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也没有创造的激情。老师要说出自己觉得作品好、棒、进步的理由,说出自己的真正感受,你说得越真,孩子就会感觉你越了解他的作品。

幼儿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是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得到他人的赞许。教师的接纳、赞许和分享是对他们的最大鼓舞。通过教师好评的反馈,孩子们会从内心品味着成就感。我们还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在评价的时候,不一定是单单指作品,孩子在活动中的任何方面都可以是评价内容之一。例如:孩子在活动时与人交往的情况、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孩子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等方面都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老师只有做好了评价工作,就能更好的推动孩子在创造方面的欲望,也使孩子获得更大的满足感。

3、提供平台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总结从而成为研究型教师。

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来,以研促教。提供平台让老师在实践中善于反思,并不断总结经验。我们为了发挥老师最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各种的机会和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研活动。

1)研究探索活动

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们都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了研究探索活动。我们都能在每周五的固定时间里进行研究探索活动,解决难题。而实际上在研究过程中也确实需要我们要有时间来思考和研究。在每一次的研究活动中,我们课题组的骨干教师都能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引领我们课题组活动得以顺利有序的进行。在课题研究之初的方案制定,在两个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在该不该教孩子美术技能,在每个子课题的研究步骤,在结题时候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结题报告的撰写等等。每一次的转折点,每一次的迷茫,每一次的经验积累,每一次需要我们停下脚步静静思考的时候,都能及时的通过研究讨论探索而指明下一步的方向。

 

2)观摩活动

每学期的观摩互动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学习了课题组的总计划后,每个实验班都有自己班的课题计划。她们在实践过程中有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因此,我们每学期都会安排实验班的老师把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有代表性的活动进行全园观摩,让大家都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观摩的过程中,老师们之间有了最直接的交流。也是检验我们实验班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形式。

我们幼儿园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观摩活动。在每次观摩活动之前,都是由课题组的成员一起来设计,在大家的讨论中定出活动教案,而观摩后的评课活动又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会在孩子的创新意识,孩子的创造性作品效果如何?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3)经验分享交流活动

在每学期末,我们还组织所有的课题组成员进行一次经验分享交流大会。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会兴高采烈地说说在这个学期里自己的体会和成长,特别是班上孩子的表现和进步。还可以是老师失败的一些经验或者活动,与大家分享交流。老师们在这样一个活动中不仅相互学习,而且还感受了别人的付出和收获!不仅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不断在反思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我们只要提供一个平台,老师们也会象孩子一样在上面尽情的表现。现在我们拥有了一批创新型教师,这对我们以后美术创新教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都是非常有实践价值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