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课题申报
从学校层面来思考教师的专业发展时,就要求校本培训的模式构建应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出发,遵循教师个人成长的规律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下,根据教师的年龄、专业发展阶段等,在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要求、难度等方面分层次地开展培训活动。这实际上也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校本培训中的体现。
我们对通过调查所发现的典型青年教师进行跟踪调查,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个别指导方案。接受指导的教师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一类是新上岗教师,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熟悉教材教法、掌握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为目标,例如,每年暑期我们组织“同做高考题”活动,很好地促进了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各年级在每学年初都召集新上教师会议,布置和落实校本培训活动安排,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迅速适岗成长。
第二类是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第三类是新调入学校的教师,以熟悉了解学校、尽快融入教学体系和教师群体为目标。
第四类是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继承和发扬名优教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作为培训目标而进行个别指导。我们制订了相关保障机制,如教师发表论文、参加课题等都给予奖励以及评优优先等,为教师的进一步成长提供信息,构建优秀教师发展的舞台。
6.4 初步形成了校本培训机制。
逐步形成并完善了校本培训制度,形成了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明确了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提出了有效的培训保障措施。通过《教师评价方案》的出台,建立健全了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全面规范的考核,为校本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导向和效果保障。
6.5 促进了教师和学校的正向发展。
我们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知识能力缺陷问题,采取上述途径和方法进行校本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职业理想、教研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从学生升学率、综合素质发展和学生问卷中我们都发现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工作满意度 | 参加课题 青年教师人数 | 论文作品发表获奖 篇数 | 教育教学奖励 人次 | |
前测 | 63 | 3 | 25 (04—07年) | 247 |
后测 | 87 | 79 | 120 (07—2010年) | 520 |
7、研究的创新点
农村高中和发达地区中学在办学条件和青年教师特点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校本培训工作更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紧迫性以及操作层面的局限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培训、教学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体,有效地探索出了适合农村高中特点的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同时还对农村高中青年教师现状和校本培训效度进行一定的探讨和研究。相关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本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当前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培训提供了可贵的参考经验。
本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详实,理论学习和准备充分,研究过程规范,措施能力,方法得当,成果丰富,成效明显,凸现了农村高中学校校本培训特色,尤其是课题组所提出的自主发展、模块培训、专题研讨、赛训结合、分类指导等培训策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有一定的创新性。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