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学校教育与社区双向开放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二)研究了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
积极整合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这是社区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围绕这一重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完善网络,加强组织资源的整合
我区域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组织管理能力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只有把这些优势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社区教育工作的合力。因而我区把组织资源的整合放在社区教育的首位。成立了由区委分管书记、宣传部长、分管区长牵头的“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全区社区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组织落实;完善区社区教育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明确了教育、民政、文化、人事、劳动、财政、工商、税收等部门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责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把关心、支持社区教育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各尽所能,为社区教育提供了组织保证。
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在社区教育工作中还建立了联席会制度,加强与驻区单位的联系沟通,将全区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中小学多的优势,转化为社区教育的资源优势,为全区社区教育网络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区级层面上,通过依托区电大、职工学校、进修学校而筹备成立的玄武社区学院,开展了学历补偿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等,同时在区社区教育委员会领导下,对街道社区教育履行“服务、协调、指导”职能,使社区学院成为全区社区教育教学业务指导中心、社区教育干部及师资培训中心;在街道层面上,通过人口学校、家政学校、职工学校、法制学校等开展市民教育。各街道还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吸收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例如,新街口街道专门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工委书记任组长,街道党政办、民政、经济、城管等分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工委办公室合署办公。每年年初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认真调研,科学制定年度《社区教育工作实施意见》。还成立了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工委副书记任主任,社区教育委员成员来自市九中、长江路小学等区六所中小学以及省歌舞剧院、南京市艺术中心、省美术馆、中山大厦等地区单位。同时在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协调下,从社区学校中抽调在职教师到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专职从事社区教育工作,增强了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在地区教育活动中的协调能力,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根据年度工作计划,认真抓好社区教育工作的落实。在所属8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社区教育服务站,服务站以社区居委会为核心、社区各成员参与,从而形成社区教育工作两级联动的网络。
2、专兼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
我区充分发挥社区内“有心者、有力者、有闲者、有求者”的积极作用,加快社区人力资源的整合。建立社区群众自治性各类服务团体,广泛开展社区教育服务,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社区教育的良好氛围。
我区建立了专兼结合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富有社区教育特色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专职人员主要是在现有的社区内教育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中统筹安排,兼职人员按照教学工作实际需要延揽聘用。我区已经涌现出一大批热心社区教育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他们有在职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也有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他们为社区教育做贡献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多年工作中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是我们开展社区教育的极其宝贵的财富和资源。我们十分重视这些人才的优化整合,把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形成一支社区教育的志愿者队伍,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社区教育的师资问题,也是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的推动。例如,丹凤街等街道通过社区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建立了颇有特色的五支服务队伍:一是社区义务法制辅导员队伍。发挥街校共建优势,从东南大学法律系为各社区分别聘请了三名大学生义务法制辅导员,为社区成员提供法制教育服务。二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队,致力于部分社区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如:针对社区下岗职工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重新上岗参与竞争的信心;针对社区内具有不良思想者(如邪教“法轮功”练习者),做好思想转化工作,积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三是社区“万紫千红”老年艺术宣传服务队。主要通过自身建设和为社区广大群众提供各类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服务,引导社区成员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使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教育。四是专业司法服务队伍,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结合“稳定进社区”工作,将公、检、法、司相关职能部门的社区法律援助工作引入社区教育工作范畴,同时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窗口,联系金陵律师事务所长期设点,为社区成员提供就近就便服务,在服务工作中开展普法教育。五是社区“小红花”德育宣传服务队。主要由驻地中小学的法制辅导员牵头组建的若干个德育宣传假日小队组成,假日期间活跃在社区内,协助社区开展道德宣传活动。目前以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为核心,凝聚地区文化教育单位、群团组织、关工委、综治办以及区属司法职能部门、共建单位的条块结合、多级联动、协调发展的社区教育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已经形成。
3、积极引导,加强物质资源的整合
我区首先摸清社区内社区教育硬件设施情况,努力打破单位界限,加快更多的社区教育阵地的整合,引导社会各方面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或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发展社区教育,引导社区内各单位向社会开放已有的服务性设施,由开放发展到社会联办,再进展到以社区兴办为主,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机制,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驻共建共享,促进驻区教育资源逐步向社区开放。中小学教育资源已对社区开放,驻区单位的教育机构也要逐步、有序地对社区开施。根据社区教育的需要,对全区各类物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拓展社区物质资源的功能,挖掘潜力,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上教育新资源。玄武社区教育网站与各社区学校联网,逐步建立起社区远程教育网络,形成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建设学习化社区提供了新的条件。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玄武社区进修学院,依托区电大、职工学校、进修学校,并在区委、区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整合全区有关物质资源,如区党校、人事局、劳动局、财政局、商业局、环保局等部门加强办学实体建设。主要开展:高、中等学历补偿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摸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同时在区社区教育委员会领导下,对街道社区教育履行“服务、协调、指导”的职能,即成为本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心、教学业务指导中心、社区教育干部及师资培训中心、教材及教育资源中心。
街道成立社区学校(玄武社区进修学院分院),把来自不同系统的人口学校、家政学校、职工学校、计生学校、科普学校、老年学校等整合起来,统一管理。
次外,积极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探求教育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教育化的新路经,作为区社区学院(校)的补充,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区学习型城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成立了11个社区学习中心、49个社区学习基地,通过多种途经力争把玄武区打造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实现玄武社区教育理念:你一生的学习,我全程服务;你要学习什么,我就提供什么;你能怎么学,我就怎么教;你想在哪儿学,就能在哪儿学。使社区居民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提升素质、健康生活。
通过社区物质资源的整合,我区形成了社区教育的四大网络:一是继续教育网络。教师、医护人员及公务员等人员的业务进修、在岗培训。二是职业技术教育网络。有关人员有岗前、岗后培训,转岗、再就业培训,为部队官兵进行的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等。三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网络。形成了有牢固基础并卓有成效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四是市民教育网络。依靠街道社区学校,统筹安排人口、家政、计生、科普等等教育,为市民素质提高服务。例如,后宰门街道由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牵头,先后建立了海军指挥学院、军区维护大队、南京博物院、消防中队、1101厂、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院、中山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江宁铜山、江浦和马群等地建立了学农基地;把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作为献爱心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活动,进行体验教育,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引导他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社区各社委会还积极为社区青少年开放活动室、阅览室,双休日、寒暑假期间组织开展各种文化、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同时,结合社区的特点,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和各界志愿者们到各自挂钩的部队和敬老院、福利院及烈士军属、五保户家做好事。还经常组织“绿色环保的宣传和护绿”和“雏鹰假日小队”等活动。
4、开展活动,加强人文资源的整合
开展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具有积极的教育活动实践,才能不断深入推进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也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才能增强社区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取得社区教育的良好效果,因此,我区充分利用处于六朝古都的中心地带,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针对居民的实际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纪念馆(碑)及其名胜古迹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有力地推进了社区教育和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1)发挥伟人精神激励优势,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梅园和孝陵卫地区曾是伟人孙中山、周恩来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地区内两所中小学的名字与与伟人有关――梅园中学、逸仙小学。多年来,我们一方面利用地区内这一极佳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则结合青少年身上普遍存在的“向师性”和“偶像情结”,启发引导青少年像周总理那样“立身为人”,全面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早在1986年,南京市教育局、团市委命名梅园中学初二(1)班为“周恩来班”,1998年5月,孙中山纪念馆和逸仙小学又共建了“孙中山班”。长期以来,“学习伟人风范,争做四有新人”的主题活动,在社区内广泛开展。新世纪的第一年,我们组织青少年举办了“树立起心中的丰碑”及“我爱南京、我爱梅园”系列活动。今年初,组织青少年开展了“学总理、树新风、送温暖、争奉献”的爱心奉献活动。在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型活动的同时,我们还将“学总理”活动系列化、经常化,如每逢周总理诞辰及逝世纪念日,就要组织青少年在周总理铜像前献花蓝活动;“五·四”、“一二·九”新团员在梅园纪念馆宣誓活动;每年暑假“周恩来班”的学生们到总理的故乡淮安举办夏令营活动等。
(2)发挥地域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兰园、后宰门、玄武湖等街道充分发挥“机关多、部队多、人才多”的优势,结合文明社区的创建,率先成立了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讲师团、社区建设顾问团,定期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家住公教一村社区90岁的老红军、共产党员丁山,1982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20多年来孜孜不倦地坚持用画卷描绘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指挥下的长征光辉历程,不仅是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食粮,也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爱军、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两年多来,我们请丁老用自画的41幅红军长征山水画为社区中小学生定期进行“忆历史、讲传统”的报告会,使学生们深受教育和鼓舞。社区讲师团、顾问团成员原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徐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为社区青少年和驻地南空官兵作了《发扬革命传统,牢记党的宗旨》的报告,使青少年和部队官兵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等新闻媒体均作了宣传报道。
玄武湖中心校与83417部队学员三队开展了共建德育基地的活动,部队帮助学校成立了少年军校;玄武湖中学与军理工大自动化指挥学院、炮兵学院结成共建对子,经常性开展共建活动,学生们定期到部队进行军事训练,接受国防教育,增强了国防意识,提高了组织性和纪律性。学校与所在社委会签订共建协议,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向社会,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如樱花小学与樱驼花园社区在陶行知纪念馆建立了德育基地,由行知纪念馆常年派员到学校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3)发挥科研院所优势,开展科学思想教育
玄武门和兰园等街道社区内科、教、研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重点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江苏省气象台、玄武湖鸟类生态园、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紫金山天文台,共有12名中科院院士及众多的资深研究员在社区工作、生活。街道社教委与街道工委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先后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率先在江苏省模范学校――北京东路小学“娃娃科学院”建立了“院士科普点”,设立了天体物理,古生物学、地学兴趣小组,每周为学生开设一次科普(科技)课。免费向社区内的学生们开放《土壤标本陈列室》、《地理科研成果展示室》、《史前生物陈列室》等科普场馆。与省气象学会共同成立了全国首家社区气象学校――北极阁社区气象学校,省气象局赵局长到场揭牌,省气象台老台长周振奎亲自担任气象科普辅导员,现已组织4批学生参观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在4所中小学设立气象兴趣小组。每个寒暑假,都组织学生到古生物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玄武湖鸟类生态园、台城等地参观,开展生动活泼的科普教育。街道社教委本着电脑从娃娃抓起这一国策,还利用珠江路电子一条街这一有利条件,率先与脑海电子网络城共同创建了南京市首家“社区青少年电脑科普教育基地”,这一科普基地自创建以来,已先后为近千名中小学生介绍了科普知识和免费电脑培训,并让中小学生自己动手安装电脑。科普基地的建立受到了中小学生及家长们的热烈欢迎,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质以及献身科学的精神。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经历教育…
- 下一篇:小学生活基础教育社区教育研究方案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