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新课程实施方案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能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探究中学会表达和交流,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在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以实现“力求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4).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新的化学课程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必然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以反映和指导课程的实施。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在纸笔测验中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倡设置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化学问题情景,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发挥的余地,控制试卷的难度,避免“客观性”评价导致习题的重复演练。
(4)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与现行的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相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习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调整,在结构和内容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点(见表1)
1).涉及的内容全面而详尽
课程标准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课程性质,提出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说明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和设计思路;对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内容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对学生的活动与探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课程标准还就与实施新课程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诸方面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做了具体的分析和指导,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这对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正确理解和把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是十分有益的。
表1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课程标准
前言
1.课程性质
2.基本理念
3.设计思路
4.关于目标
要求的说明
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共14条
内容标准
(含5项一
级主题,共
18项二级主
题)共100条
实施建设
1.教学建议(7项)
2.评价建议(4项)
3.教材编写建议(9项)
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7项)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