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农村初中学校家庭教育构建研究课题申报

我校为家长、社区提供培训、活动的场地和师资,用于举办成人夜校和各类培训班;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建校五十周年庆典、期中考试表彰会等活动,共同分享教育发展的成果。邀请他们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分享成长的乐趣。与天保社区签订资源共享协议,主动向居民开放运动场地,开放阅览室、图书馆,让居民利用学校的场地和设施,实实在在获得高尚的娱乐、健体和精神享受,成为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妥善运用社会资源提供师生学习素材,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资源,除了家长资源外,还有许多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社区人士,以及在社区中经营许多不同产业的资源人士及场所,都可以提供师生学习时的必要协助与支持。

2、双向服务策略

1)发挥家庭、社区教育合力,凸现服务功能

“加强团队合作,一致行动。”(罗兰·巴特语)“集全村之力养育一个孩子。”(非洲谚语)社区积极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平台并提供指导,我校聘有特长的家长和社区居民成为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教师,帮助学校进行花卉培育实践活动。家长、社区则利用自身职能优势为学校排忧解难,共同开展德育活动。协助学校做好交通安全维护、美化校园、资源回收等工作。社区校外辅导员到学校进行每月一次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法制案例宣传和联谊活动。社区中医生深入学校,给全校师生进行甲流防控知识的宣传;派出所深入课堂,为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交通警察在校门口疏导交通,维护师生生命安全。为了密切学校和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我校积极开展教育服务进万家活动。学校党支部与江南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长期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学校领导走进低保家庭,慰问贫困学生家庭和社区孤寡老人;在五星广场举办读书会、家教咨询服务。为家长开展教育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向家长、社区居民解答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们能迅速获得学校及专家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能及时的解决教育问题,避免了家长在家教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处理方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校的学生社团如健美操队、足球队、篮球队,也定期为社区居民进行义务表演活动。

2)发挥家长会的功能

学校邀请社区热心教育人士参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到学校与社区家长及教师作专题演讲,并以班级为单位,聘请班上的家长或社会各行业专家,将其成就或人生历练或奋斗过程进行班级分享。分年级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家长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体,家长们畅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咨询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介绍自己成功的家教经验。这样的家长会融洽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同时为进一步密切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关系,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学校从众多学生家长中选出十几名教育有方、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家长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工作例会,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

3)延伸学校教育领域,拓宽学校育人渠道

学生除学好书本知识外,还应该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求知,这样才能使他们坚强地立足于竞争极强的社会中,适应时代的需要。社区建设和服务是一个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行为方式等都会受到锻炼和提高。在我校共青团组织的带领下,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走进社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不断把课堂延伸到社区,让学生在社区实践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从实践中去感悟和内化。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区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社区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如我校组织学生到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收拾房间、打扫社区卫生、公交车站、“啄木鸟在行动”清理非法小广告、劝阻不文明行为,回收废旧电池等,督促学生做到“三认真”,即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参加街道服务,认真做家务。开展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如环境污染教育、消防知识讲座、环保知识教育、建国6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法制知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技知识讲座、思想道德教育、“八荣八耻”教育、法制教育等等,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生在服务过程中,不仅从服务对象身上汲取了思想营养,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还学习了各种知识,开拓了眼界,增长了才干。同时,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也有力推进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三)初步构建了多元沟通、聚集合力的合作形式

学校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家长是学校服务的直接消费者,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学校的命运。所以,学校必须考虑家长的需求和愿望,家长的支持和信任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而成功的学校往往有一大批支持学校的家长。所以,努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与家长沟通学校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是我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1、充分发挥多元组织功能。学校建立健全了家长委员会工作例会制度,通过家长委员会赋予家长会决策功能,协助学校规划教育活动、解决问题、筹募建设经费、评鉴活动成效。成立社区教育发展委员会,共同规划学校与社区合作事宜,建立学校与社区共同的愿景,发挥群体运作功能,建立起社区与学校定期联系制度,形成管理网络。社区定期与学校进行交流,互通工作情况,讨论工作计划,确定活动内容,并建立社区管理网络。

2、积极拓展学校公共关系。

“在实践中,教育领导的职责已经不仅仅是为员工和学生提供指导,而且是努力在家长中间和社区里创建积极的公共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不断地支持,培养深厚的学校荣誉感。”(《美国获奖中小学校长的建议》【美】桑德拉·哈利斯著  82页)

1)信息交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教师利用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交流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和学业情况,听取家长对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目的。提供各种资料,如校刊、简讯等刊物,及时更新学校网站,将学校的教育活动介绍给家长和社区,使之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动态,以便让社区成员相信,他们的社区学校正在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而且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2)合办活动:学校与社区共同举办大型活动,如举办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现场会、教学观摩、五十周年校庆活动及实施家庭访问等,以紧密结合学校与家庭、社区关系。让家长和社区各界人士直观的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和孩子的表现,了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过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

3)促进沟通:成功合作的要素是良好地沟通。坦诚、高效的沟通有助于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夯实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我校积极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学校活动,推心置腹地交流,使其了解学校的办学成效和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汇集众人意见提出学校教育问题,增进校内外人际间的互动。

(四)积极探索学校和社区功能互补的课程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很多与课程资源相关的要求:“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内容;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1、挖掘社区资源。课程的实施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而课程资源中很大一部分,则来自社区。从学校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社区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是学生的学习环境,社区中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何与社区沟通好,从而开发、利用好社区资源,也就成了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我校依托社区资源,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处理好社区资源和校内资源的关系,有效开发和利用如环境污染、蔬菜种植、花卉培育、葡萄栽培等社区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辅导、搭设发展的舞台,发展和提高学生能力,为学校的发展探索新的特色。

2、探索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的课程形式。链接社区资源与学校课程建设的直接环节是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实施形式。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课程形式。我校组织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文化活动,使学生不断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体验,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