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基本原理
第二节 树立学生观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师应该具有求实的精神
创意法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求实的精神,会使教育在实践中发展,但不会脱离素质教育的大范畴。而应试教育教师即使经常“改头换面”,也还是脱离素质教育的。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有的教者把自己“打扮成演员”,牵强附会地进行课堂教学,一个人上课要十个人帮忙。自己忙着背教案,“专家学者”全面指导,对普通“百姓”也“不耻下问”,年头到年尾忙个不亦乐乎,实行一种“一种极其活泼极其自然也采用了众多素质教育手段的应试教育”。
教研者曾作一小文,多为零碎句子,内容如下:
附:教育随感
1.昨天我们也许还在争论一种教育方法的可行性,今天它已可能由教育部明文规定了。我国教育年年都有新思想,这当然是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未尝不是坏事。我们今天所津津乐道的,再过几年也许就会被人笑掉大牙。多么尴尬的事实啊!其实,有时最前卫的,就是最原始的。如果我们跟孔子学“两招”,也许永远不会过时。
2.我国是应该让每一个教师换换脑子了,如果知错不改,多可怕啊!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美国的教育绝不是跟人学的,地理位置塑造了他们的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又影响着他们的教育方向,他们也许并不知道“创造教育”这个词,但他们的确在“创造”。中国文化其实博大精深,其中的创造精神也许我们一辈子都无法穷及。为什么要端着金饭碗去讨饭?这不更可怕吗?
3.我小时候学英语,由于录音机坏了,终究没有学成,所以有时没有电教设备真的不行,然而,学汉语也非得用电教设备吗?我们用那些蹩足的动画,代替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这合适吗?我小时侯看《红楼梦》的本子,每看一遍,人物形象都不相同,后来看了电视剧《红楼梦》后,再去看书,却怎么也摆脱不了邓婕的“纠缠”,这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已销蚀殆尽。我们喜欢高科技的东西,但越是喜欢,就越不要乱用。
4.教师要让学生会创造,首先自己也要会“创两下子”,要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自己要有个性,如果自己只是一个会来点“现代八股文”的好好先生,学再多的教育理念,也只会落个里外不是人的下场。
5.无论多么有名的教师都应该是默默无闻的,如果教师的名气比学生的名气还大,终究不是好事,教师要成名,最好去当影星!如果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作秀”,直接受害的就是他的学生。教师要成名也可以,但不要以教师的身份出现。一句大白话,名师出高徒嘛,你的高徒在哪里?
6.甲老师用这种方法上课,可能是搞素质教育,乙老师用同样的方法上课,可能就是应试教育了,进一步来说,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侯,性质也许完全不一样。其实,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是摸着石子过河”而形成的,难道伟人的话在教育上就不适应吗?
7.一个教师的最大的成功,不在于他获得多少荣誉证书,也不在于他的学生获得多少荣誉证书,而在于他给了每个学生一个发展的机会。一种新教育出现时,由于评价标准还没有出现,开创者是得不到什么证书的。当后继者正好赶上潮流时,开创者却又开创新的领域去了。
创意法教育是一种真正自然的教育。多年的生活积累是教学的源泉,主张“备大课”,注意在平时苦练基本功,做到“信手拈来,皆成妙趣”。它是一种实打实的教育,注重真才实学,不是演给谁看的,让人看不是“味”,硬要看也只能看实效。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高中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下一篇:“ 放—收”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