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基本原理
第四节 树立学生观的必备条件之三:教师应该有“诗人”的头脑
“树立用眼药水的意识,教师要有诗人的头脑”。科学与文学并不矛盾,“好的科学家也应该是好的诗人”。创意法教育者只有具备跳跃、灵动的思维才会忽发奇想,在面对“差”生时才会“转念一想”。
下附小文一篇,以示文艺观:
《创意法文艺创作论》选段
文学界的一位朋友最近出了一本书,触及该书只能压在床底而无人问津这一惨痛的事实时,他愤愤不平地说:“我这书不是那种东西,是那种让人慢慢品味的东西!”听者频频点头,他也就稍稍平静了一点。只是,他也不想一想,自己写的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实际上,他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算有价值,他以为“变相抄袭”、“耍名家风范”就是有价值,这种无特色、无新意的东西,实际上是废纸一堆,甚至连废纸都算不上,——印了油墨,作不得手纸。就算他写的东西和“名家”一般,也没有用,别人看名家的不更好吗?为啥要再花钱看你这“伪名家”的呢?文学界的朋友出书越来越多,而大多都是一些“让人慢慢品味的东西”。
我手里有很多稿子,但绝对不会傻得去花钱出版,因为它们大多是模仿之作。我并不反对自费出版,但反对出一些无价值的东西。我愿意老老实实地向报刊投稿,而且多投外地刊物,能发多少算多少,因为一旦发表,自然有价值,不然谁会去花钱买了看呢?
写这篇稿子,并不是我多么的“高明”,而是实实在在地谈一些对文艺的看法罢了。
创意法教育要求教师掌握一门艺术,积极进行创意实践。例如,中国著名官场小说家王跃文在《为了那片森林》一文中曾称教研者“具有写作小说的才华”。其小说“很有特色”。另外教研者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小说和散文作品。这些训练,对开展创意法教育研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创意就是诗意,诗意就是创意。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高中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下一篇:“ 放—收”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