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社区教育课题申报

“不学习要被淘汰、要落伍”的比例为13%,两者相加比例高达63.5%,另有10.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只有3.8%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是为了文凭,4.4%认为学习是为了证书。以上数据清晰地表明,成人学习者更关心、关注学习活动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改善、对教子方式的改进的的有效性,而较少关注具有符号、身份性质的文凭、证书。充分体现了学习动机的现实性、实用性特点。

②、学习理念的广泛普及性

问卷中“认为社区教育有必要和很有必要”的居民总和高达84%。其中,“认为很有必要”的为24.9%,只有1%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教育没有必要。这表明,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终身教育理念的宣传、学习型社会目标的提出以及玄武区学习型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区确立起了牢固、广泛、先进的学习理念。这是我们全面营造生态式学习型社区、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良好基础,必须发挥好、利用好。

③、学习内容的多元变化性

问卷中位居前四位的卫生保健、计算机、法律、外语,位居后五位的内容是家政、文艺、财会、科技。这种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解释。一是由于社区成员兴趣、需要、工作的不同,决定了学习要求的丰富多样性。二是体现为学习需求的社会制约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算机、外语、法律知识和技能已经超越了过去那种认为是一种专业技能的领域,成为个体参与经济活动、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一种基本素养。被调查者对卫生保健知识的需求列第一位与我国近年来公共卫生保健体系建设的相对薄弱、去年非典病毒的传播、以及近一年来政府的重视、媒体的宣传有关。三是根据科技、财会位居最后的现实,一方面说明了在现阶段我国劳动产品科技含量低、劳动力结构中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财会具有作为一种专业技能、专门化职业的特征,而不象计算机、外语那样被普遍认为是一项基本的公民素养。

④、学习方式的业余速成性

问卷中对社区教育方式选择是:选择脱产业余学习的居民只占6.2%,选择业余成人学校、短期培训科技讲座、生产、生活需知识讲座、远程教育等五项方式的总百分比达93.8%,这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学习的业余性,既符合当前国内外成人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也符合成人的在岗性、职业性特征。同时有关数据还反映了体现了社区居民学习的速成性、希望“学以致用、学用一致”的特征。这些特征启示我们要减少社区教育的脱产、专业的学习安排,增加短期的、技能的学习安排,以实现社区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关于社区教育的参与及行动的调查结论

①、广泛普及的社区教育

玄武区作为有着优厚教育传统和正在建设中的学习型社区,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推进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的实验区,尽管其调查数据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社区教育走在前列的部分地区教育活动的显著成效。例如有66.9%的居民经常参加社区教育,反映出玄武区社区教育有着较高的群众参与率。

②、深入人心的社区教育

问卷对社区教育的支持态度中,只有1.1%的不支持率,2.5%的不太支持,有72.8%的家庭对参与社区教育持支持态度。这进一步说明了近二十年玄武区社区教育活动所营造的浓浓的教育氛围、获得的广泛的群众支持、形成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③、需要纵深发展的社区教育

在肯定玄武区社区教育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区的社区教育在向纵深发展方面尚存在较大不足。一是社区教育的参与率需不断提高。在参加过社区教育的居民中有高达49.5%的被调查者只是偶尔参加,尚有10.8%的居民不知道、不了解社区教育,9.4%的居民没考虑过参加社区教育。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人口流动的加快,参加问卷调查的居民有相当一部分是刚迁入我区,对玄武社区教育的情况不了解有关。另一方面与我们社区教育的宣传、普及程度这不高有关。二是在对参加社区教育的类型选择中有47.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娱乐健康活动,只有7.3%的居民选择了市民学校,6.6%的居民选择了民办学校。说明当前我区社区教育的内容、功能过多停留在以娱乐、健康为特征的表层教育阶段,而与生态式学习型社区教育要更多关注居民的生命价值、潜能开发、生存能力等深层功能相比有较大差距。

④、呼唤投入的社区教育

问卷中有49%的居民认为社区教育不应当收费,27.4%的居民同意社区教育象征性收费,只有6.6%的居民认为社区教育可以按质论价。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投入不足是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一大障碍这一现实问题。在“为满足居民学习需求,希望社区做什么”的统计中,30.2%的居民希望设置“老、少活动中心”,26.8%的居民希望开办图书馆方便居民读书,20.5%的居民希望社区各类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占所选比例最高的这三项恰是需要较大经费投入的硬件设施。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社区教育的学习费用投入上,还是在社区教育的硬件投入上,都呼唤不断加大政府、社区等有关方面对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

4)、关于社区教育的评价情况的调查结论

①、理性的评价理念

    在对我区社区文化教育活动情况的评价调查中,有35.0%的被调查者认为活动开展比较丰富,40.6%认为活动开展一般,两项之和为75.6%。认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只有6.7%,认为比较单一的也只有7.8%。这说明社区居民对玄武区社区文化教育、及其它各类教育的开展情况从总体上持肯定的态度。但是,从对我区社区教育持充分肯定态度的只占6.7%可以看出,社区居民对我区社区教育的期望值还很高,社区教育的实际效果与居民的高期望之间存在着较大落差。

②、多元的形式要求

在调查“为满足居民学习需求,希望社区做些什么”的数据统计中,希望“居委会设立活动中心,使居民有学习的地方”占30.2%,“开办图书馆,方便居民阅读”占26.8%,“社区各类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占20.5%,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对社区教育形式的期望呈现出多元性。

③、内生力凸显的发展趋势

构建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动力主要应当是来自于以社区内部居民自觉的推力和独立与政府之外的各种非正式组织、团体的拉力为特征的内生力。问卷中有29.6%的居民选择“在自愿组织的民间社团基础上发展社区教育”,该选项在所有选项中所占百分点最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社区教育发育不完善、主要靠以政府的外推力为主要动力的发展社区教育的现阶段,玄武区居民对“在自愿组织的民间社团基础上发展社区教育”的较高认可度一方面说明了多年来玄武区所宣传实施的“生态式学习型社区”的学习理念获得了大部分居民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我区社区教育活动中居民越来越深刻地体验到了各种非正式的组织、团体、办学结构的灵活、多样、有实效的办学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实惠。这从总体上体现了推动玄武区社区教育发展的内生力已初步凸显的发展趋势。

三、“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实验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问题一:社区教育的发展过多依靠以政府行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外推力,社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力尚处于稚嫩阶段

回顾玄武区近二十年的社区教育经验,分析国内其它城市社区教育的个案,无论在社区教育的初期发展阶段,还是在已处于全面发展的社区教育现阶段,我们深深体会到,玄武的社区教育自始至终是以政府的政策、制度为导向,以政府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整合为推动力发生作用的,政府成为社区教育的动力源。如在社区教育机构设置上,大部分社区以政府行政官员为主体,政府的主要行政负责人担任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主任,教育局、宣传部、民政局等各职能部门及有关基层行政负责人和学校的校长共同参与治理。当然,无论在社区教育发展的任何阶段,政府的推动与整合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参照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社区教育经验,展望新世纪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景,我们认为,从长远看,社区教育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必须靠内部形成的自我生成力加以推进。在国外,如美国的社区学院,正好走了一条与我们相反的道路,传统的美国社区教育属于地方的社区事务,根据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是不能干涉的。这种地方管理的传统有利于发展有特色的社区教育,但也有负面效应。例如,地方社区贫富差别较大,缺乏政府的调节各地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