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包捆好的温度计挂起来。

④分别在36分钟时记录读数。)

5.汇报实验结果: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说明他们不会生热,但能保暖。

6.师生小结:他不能生热,但是能保温。师随机板书。

(三)自由活动

1.各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一样吗?

2.学生猜想。

3.设计实验验证。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塑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等,把热水分别倒入这些杯子中,过同样的时间后,再记录水温。验证这些物品的保温性能。

4.交流实验结果。

5.回报总结:材料不同、保温性能就不同。师随机板书。

(四)评价

师:在活动过程中,哪个实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你自己又有哪些收获呢?

(五)拓展研究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保温,有时候更需要散热,观察人们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板书设计

20它们会热吗

棉被、棉衣、手套……保温但不会生热

 

 

 

 

 

 

 

 

 

 

 

 

 

 

 

 

教案

6、水和水蒸气

金乡县实验小学  廉平丽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准备:

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四、教学过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

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

2、学生推测。(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

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

(学生思考


首页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