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 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2、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 6 人;
3、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指引
1、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了解空气。
2、空气是怎样的呢?玩空气袋,你对空气有什么发现吗?看看谁发现的空气的秘密多?(拿着空气袋到前面来介绍。说说自己对空气的发现。)
3、“吹气球”游戏。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确定探究的问题,不仅决定一节课的内容,而且决定这节课的基本思路。教师通过创设“瓶中吹气球”的情景,造成学生所见现象与原有认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冲突,学生自然产生了想探究的问题,且想寻求答案的热情十分高涨。】
(二)模型导学
1、猜测:老师把气球放到瓶子里吹,气球是否能吹大?
2、学生活动,汇报。
3、引导思考一一推翻这些假设。
4、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这些小瓶,看看瓶子上有什么秘密?
5、用手初步感知瓶里有空气。
6、学生活动
7、交流:看来瓶子里的气球能否吹大和瓶子的空气有关,前面我们用手感受到里面有空 气出来,那有没有办法让大家看到里面的空气呢?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
8、学生设计实验。
9、达成共识: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
【设计意图:新的教学理念推崇学生自行设计和开展研究活动,这是科学教学的上层目 标。然而,三年级的学生,缺乏相关的经历、经验、技能和知识,看似放权,实质却是对学生学习机会的蔑视和伤害。因而,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时,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型, 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三)自主拓展
1、老师还为大家还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证明空气也占据 它们的空间?分小组讨论讨论。我们来比一比,哪组设计的方法多又好。
2、分组从抽屉里拿出材料,开始实验。
3、分组汇报 A: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B: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C: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D: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科学教育最应该关心的是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认识科学的本质,所以 说,用单纯的操作充斥课堂,而不是在更高的层面理解科学,是对课程理念的误解。超越描述性、操作性的教学,不再让学生成为科学实验的简单重复者,而是使学习成为思考科学本 质、重历科学发展历程的场所。重视将学生的思维由操作层面提升到科学概念层面。在此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选择、提供相应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典型材料,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探究, 获取科学知识。
(四)概括应用
1、现在老师这里有一袋酱油,要倒到这个瓶子里去,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谁能解释一下吗?酱油为什么不能顺利的进入这个瓶子?
3、小组讨论交流:你有办法让酱油能顺利的进入这个瓶子吗?
4、分组设计,教师巡视。
5、汇报交流。
6、总结。
【设计意图:设计“漏气的漏斗”这一活动是让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动手动脑,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学以致用,形成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新课标所追求的。 】
(五)课堂总结
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教案
水往高处走
金乡县实验小学 祝昌扬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观察实验,能把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方法运用于新问题的探究中。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3.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讨论与交流
四、活动准备:
塑料棒、木条、布条、玻璃片、吸管、报纸、水槽
五、活动过程:
1、认识实验材料。
师:为了探索水往高处走的秘密,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实验盒,快来看看实验盒里有哪些实验材料?哪些你认识?哪些不认识?
学生交流。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材料依次竖着放到水中,观察实验发现。
3、交流实验发现。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4、小结,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水在这五种材料里面能往高处走,而且走得高低不同。看了这些实验现象,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确定本节课要研究的两个问题。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