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科学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才能行之有效。
在科学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有限的四十分钟,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让教学效益最大化;但这四十分钟不能完全属于教师,更不能完全由教师包办,搞满堂灌,教师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 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教师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都交 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属于他们的未知世界,这样他们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到的知识也会更多,掌握得也更牢固,这样的教 学才会更有效。我在教学《它们吸水吗》这一课时,由于是三年级学生,考虑他 们的实际能力,并未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而是在我组织和引导下,一个活动 一个活动地开展,扶着他们逐层深入研究。先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材料的吸水性, 然后再让他们去探究怎样造纸,最后学生自己得出了哪种材料吸水性强,并且造出了第一张纸,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触手可及,才能使科学教学更有效。
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如果学生在探索未知时, 遇到的都是比较深奥的问题,伸伸手够不到,跳起来够不到,搭个楼梯还是够不到,那么学生还会坚持下去吗?毕竟才是小学生,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和毅力。所 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力使比较难的知识点、比较复杂的问题尽量简单 一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触手可及,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效。
四、多实验,让学生亲身实践,才能使科学教学更有效。
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对于很多的植物、动物等等都不太了 解,没怎么见过,你要他们说出个所以然来,很难。因此,许多的科学知识光学生读书,教师讲解是很难理解透彻的。所以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每一个实验, 让学生动起来,亲身去体验、经历、感受大自然的奥秘,才能使教学更有效。我 在教学《植物》这一单元时,经常带学生们到校园里去看大树和小草,站在大树前,学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比在教室里讲得口干舌躁有效 多了。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才能使科学教学更有效。
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知觉开始的,一切知识都不应该根据书本的权威去灌输,要尽量利用感官去施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制作形象化的课件动画,我们可以把小学科学教学中一些难于观察的、抽象的、微观的、危险的、难用普通的实验器材演示出来的小学科学实验过程以虚拟的方式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让学生用感官直接感受,形成直观教学,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教学《雨的形成》时,我通过课件,将雨的形成过程形象地模拟了出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心得
有效性课堂学习心得
金乡县实验小学 李涛
前几天,我们学校有幸请来了教研室张主任,他为我们带来了专题讲座“有效课堂教学”。学习了张主任主讲的课程培训---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让我有不小的触动和收获,使自己原本愚钝的头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特别是在有效性、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景、教学关系等诸多方面的讲解让自己受益匪浅。现在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的体会如下:
首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和培训,我明白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过程与方法”才是作为我们老师需要
改革整顿、反思总结的部分。每节课我们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能到
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其次,在学习中,我知道了: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