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三)心理教育的整合之路

前面谈到心理教育不能单独存在,那么就应当走整合发展之路。

1、西方的做法

在西方,学校心理教育通常是放在整个大的公共卫生系统中来进行的,从大的“健康”概念上把心理教育加以整合,他们把学校的心理教育纳入到社区的健康工程中。

把学校的心理教育纳入到社区的健康工程中,可以不单凭借学校的力量,更可以借助整个社会的帮助。但这样做有一些不妥之处:把人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进行整合,其实质是把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进行结合。虽然借助了社会的公众卫生系统,但却忽视了对社会文化素质的考虑,因为人处于社会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西方这种整合模式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它缺乏对心理素质培养的考虑。从心理教育层次的角度来讲,它只注重了“补救性心理教育”这个层面,而忽略了“发展性心理教育”层面。实际上发展性心理教育面向的对象更为广泛,因为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补救性心理教育只是针对“有问题”和“已经出了问题”的学生。

2、我国的做法

鉴于西方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理健康整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国就采用了把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整合的做法。在国家的教育文件中都是把心理教育放在德育中进行表述的,把心理教育工作视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

199481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做,其实质是把心理素质与社会文化素质结合起来进行心理教育。这样做有一定的成效,因为德育和心理教育的联系极为密切:

第一,他们有共同的教育目的。德育与心理教育虽在具体目标上有所不同,但在教育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都是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进行的,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宗旨的。

第二,内容上相互交叉。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狭义的道德教育方面,在一些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的教育上,在确立人生观、寻找人生意义等方面,存在着德育与心理教育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

第三,工作方式上密不可分。德育与心理教育在工作方式上也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某些思想问题通过心理教育方式来解决,而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也要通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教育才能排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心理教育活动实际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一些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又是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进行的。

第四,类似的教育途径。无论是德育还是心理教育,在操作途径上,都要通过课程、学科渗透、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优化校园环境、家校配合等进行实施。虽然它们具有共通的运行“模式”。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说,他们存在很多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对于发展性心理教育,与德育可以结合起来开展。但对于补救性心理教育来说,就不能与德育混为一谈了,因为好多问题并不是品质、思想的问题,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用心理教育中的特殊方法去对待,如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在我国当前的心理教育中,存在着心理教育德育化的严重倾向,因为许多心理教育工作都是在德育工作中开展的。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定位不当,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去开展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正确区分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界限。在具体操作中,有的学校简单地以德育教师或思想政治工作者来替代心理健康从教人员,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在德育管理机构,并在工作开展中移植套用道德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机械呆板,雷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在对心理教育与其他教育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又都有缺陷。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呢?他们都是对教育的内容进行整合:西方是把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进行整合,我国是把心理素质与社会素质进行整合。那我们不妨从形式上进行探索。

(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之路

当前我国的心理教育,一般是采取如下一些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其他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通过建立与家长联系制度,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主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通过开展这些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在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家校合作是一条适合我国目前具体情况的有效而切实可行的方式。

心理教育因心理素质的独特性,应当更为注重教育环境的整合、生活实践的整合。心理教育不同于其他内容的教育,它与其他内容的教育具有不同的规律,即不同与数学等社会素质,也不同于体育等生理素质,它们在教育上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心理教育则不可以,且对心理教育的整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教育内容的整合。

人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而遗传是我们的教育无法改变的,我们的教育就应更注重环境的作用。对人的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环境,环境又可分为大环境和亚环境。大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整个世界或整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亚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相对小一些的环境。对学生来说,尤其要注重他们所处的亚环境,他们所处的亚环境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而对高中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学习特点(高度密集性的学习),他们很少与社会接触,所以他们尤其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影响。我们上虞中学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和生活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的,所以学校和家庭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家校合作的条件下,即能够注重个别心理疾病的预防(家庭心理教育可以一对一);又可以注重心理素质的提升(学校教育的综合性),这样以来就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提高。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和科学有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流程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决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孤军奋战,而是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个进程中,都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首先,家庭成员可以帮助巩固、强化孩子在学校中所接受的心理健康的观念和认识。其次,家庭作为一个特殊阵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实践基地”和“检验场所”。再次,反过来说,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无疑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性资源。此外,当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更需要家长给予心理疏导或理解和安慰,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家庭的配合是无法根除的。此外,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作流程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唱一和”的关系。因此,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性途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这种“和”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个“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独唱”就绝对谈不上“动听”。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走家校合作之路。

三、我校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框架

针对高中学习生活的特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活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成长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大领域。具体说来:

(一)减轻学习压力

学习是整个学生生活的中心,而整个高中生活更是围绕学习这个目标来进行的。高中阶段是整个人生最大的考验,它关系到一个人的将来和前途。无疑,高中的学习是紧张而又繁忙的。如何把紧张的学习生活调节好,是高中生面临的最大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承受着来自老师、父母和自身的巨大压力,如果不能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就会崩溃。并且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把减轻学生心理上对学习的压力作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最低目标,也是最紧要的目标。因为它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二)密切亲子沟通

    高中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青春期,在国外被称之为“暴风骤雨期”。他们在这个阶段会有剧烈的心理变化,对长辈有逆反心理、闭锁心理,因而在高中阶段亲子间的沟通问题就显得更突出。特别是在这个飞速发展、急剧变化的社会,信息更新之快已令父辈无法跟上子女的步伐了,两代人的沟通已成为了社会问题,“代沟”一词充斥于报刊杂志。所以说亲子沟通问题已成为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对的难题。另外,密切亲子沟通,还可以对学校系统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一个补缺的作用,学校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而家庭教育则可以做到一对一沟通,这样可以密切注意每个学生的变化,做到个别观察。

(三)融洽班级气氛

    班级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集体,在班集体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在大的环境中生活,如何与人交往,与人处理好关系。如果一个班级的氛围是竞争的,那么处于其中的学生就容易学会竞争;如果是合作的,那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就容易学会与人合作。一个班级的氛围会影响到班级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水平,学生还可以从班集体中学会将来在社会上如何与人合作竞争。如果既要学生学会与人友善合作,又学会合理竞争,关键在于融洽的班级气氛。其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培养融洽的班级气氛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

(四)享受高中生活

高中阶段是人生即将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迈向成年人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对人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高中的生活虽然是以学习为主,但我们仍可以让它变得丰富多彩,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最大目标就是能有幸福快乐的生活,最大的快乐就是享受生活。享受生活是我们永不停歇所追求的目标。如果在繁忙的高中阶段我们都能热爱生活,尽情地享受生活,那还有什么能艰难险阻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呢?心理健康的最高目标就是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我们通过开展这四个方面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下面的示意图来表示:

家校合作的研究

(一)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研究

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