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高校教师课题:城市化进程问题研究课题申报
中国人多地少。为了保护耕地,中央政府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了保障这一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农地转非农使用严格的审批,而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用地,采取了许多变通性办法,违法征占土地情况屡禁不止。根据卫星遥感资料,违法用地数量一般占用地总量的20—30%以上。许多专家估计,如果考虑违法占用耕地,目前失地农民数量可能高达4000—5000万人。
2.征地农民的就业总体状况。
本次调查对宁波市周边的4个街道(社区)的共发放了问卷400份,回收374份,有效问卷36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3.5%和92%。问卷设计与编制除部分项目外,基本采用四点量表,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征地农民收入量表、就业量表、社会保障量表和征地安置满意度量表。
(1)征地前的职业状况
本课题就农民征地前后的职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3.6%的人回答了自己征地前的职业状况,26.4%的被调查者拒绝回答。对职业
性质的进一步调查显示,除28.5%的人务农外,10.5%的人在乡镇村办企业工作,25.5%的人在私营企业工作(包括自己做企业主), 9.1%的人在诸如政府机关、外资企业等单位工作。如图1所示(略)。
调查显示,征地前,已经有45.1%的人在从事非农业劳动。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乡镇企业的转制和私营企业的发展,使私营企业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渠道。虽然他们的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但是他们从事的许多职业已经是非农业劳动了。
(2)现在的职业状况
1)就业情况
总样本的就现在就业状况构成依次为:继续务农的仅占5.7%,从事非农职业的的占66%,至今没有职业的占28.3%。见图2(略)。把从事非农职业的人群进一步细分,有固定工作和临时工作的比例分别占总样本的19.7%和19.5%,自由职业者占12.6%,包括退休、养老在内的其他职业状况占14.2%,见图3(略)。
调查显示:征地前,26.4%的被调查者没有职业,73.6%的被调查者有职业。征地后,没有职业的人数增加了1.9个百分点,相反,有职业的人数比征地前减少1.9个百分点。
2)就业岗位分析
征地后的职业岗位的所有制分布情况如下:7.3%的人在国有企业工作,18.1%的人在乡镇和村级集体企业工作,24.3%的人在私营企业工作(包括自己当企业主),17.5%的人为自由职业,32.1%的人在诸如政府机关、外资企业等单位工作,如表1所示。
表1 征地前后的供职单位性质
| 乡镇村办企业 | 私营 企业 | 自由 职业 | 固有 企业 | 其他 | 务农 | 总计 |
征地前% | 34.6% | 14.3% | 12.4% | 38.7% | 100% | ||
征地后% | 18.0% | 24.3% | 17.5% | 7.3% | 24.8% | 8.1% | 100% |
增减的% | -16.6 | +27.5 | +19.7 | -30.6 | - |
调查显示,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已经成为缓解征地农民就业难题的主要渠道,有48.1%的征地农民在私营企业谋职或是自由职业者,这个比例比征地前高出27.5个百分点;而乡镇村办企业由于发展空间的萎缩和体制安排上的缺陷,在缓解征地农民就业难上的作用正在减弱,征地农民在乡镇村办企业工作比征地前减少了16.6个百分点;
而在政府机关、外资企业工作的人数比征地前增加了19.7个百分点。这表明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对推进城市化,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就业结构变化对解决征地农民就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有工作的人群中,从事工业生产的人最多,占就业总人数的23.6%,其次是服务业,占21.4%,4.3%的人就职于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工作,仍然有8.1%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在30.4%从事“其他”行业工作的人群中,有17.5%的人是自由职业者。职业的行业分布如表2和图4所示。
表2职业的行业分布
编号 | 栏目 | 百分比 |
1 | 工业生产 | 23.6% |
2 | 服务性行业 | 21.4% |
3 | 农业生产 | 8.1% |
4 | 社会事业 | 7.5% |
5 | 金融中介机构 | 4.7% |
6 | 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研究机构 | 4.3% |
7 | 其他 | 30.4% |
| 合计 | 100% |
图4 职业的行业分布
就业人群中的职务分布如表3所示。
(3)职业稳定性
征地农民受自身文化水平与技术能力的限制,以及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大量流动人口提供的廉价劳动力,使得征地农民的就业形势不乐观。在有职业的人群中,人均工作2.17次。64.3%的人有过一次持续工作一年以上的经历;26.9%的人有过两次持续工作一年以上的经历;有过三次以上持续工作一年经历的人占8.8%。征地后工作工作次数的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就业人群的职业分布
目前的职务 | 百分比 |
单位负责人 | 5.4% |
管理人员 | 12.1% |
专业技术人员 | 8.8% |
普通工作人员 | 26.0% |
自由职业者/个体户 | 9.9% |
临时工 | 28.9% |
其他职务 | 8.9% |
合计 | 100% |
表4 征地后的工作经历
工作次数 | 百分比 |
一次 | 42.6% |
两次 | 29.6% |
三次 | 18.4% |
三次以上 | 9.4% |
总计 | 100% |
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经历如表5所示。
拒绝的岗位以及离开就职单位安置的原因见表6。因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的破产、转并和下岗的比例最高。
表5 在同一个岗位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经历
工作次数 | 百分比 |
一次 | 64.3% |
二次 | 26.9% |
三次 | 5.9% |
三次以上 | 2.9% |
总计 | 100% |
表6拒绝安置的岗位以及离开岗位的原因
栏目 | 百分比 |
没有自己发展空间 | 8.93% |
工作辛苦或待遇差 | 17.85% |
企业经营不善,破产下岗 | 26.79% |
病退或养老退休 | 14.29% |
自己创业 | 1.79% |
其他 | 17.86% |
合计 | 100% |
(4)求职状况
1)求职途径
征地农民的就业之路是艰难曲折的。积极求职是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在有工作岗位的人群中,55%的人在没有工作期间动用了各种方法找工作。在所有调查的对象中,没有积极找工作71.47%,积极找工作的只占25.53%。通过这些求职渠道,52.6%的人求职成功,但仍有47.7%的人不能如愿以偿。如表7、8和图5所示:
表7没有工作期间求职的途径
栏目 | 百分比 |
职业介绍机构介绍 | 16.3% |
通过媒体广告直接应聘 | 14.37% |
亲友介绍或通过关系 | 22.41% |
自己创业 | 4.45% |
有技能,通过市场竞争 | 3.59% |
没有积极找工作 | 12.21% |
找过未成功 | 1.87% |
找过,未透露渠道 | 4.17% |
其他 | 20.55% |
合计 | 100% |
表8积极求职与未积极求职的比例
栏目 | 百分比 |
没有积极工作 | 71.47% |
积极找工作 | 25.53% |
合计 | 100% |
图5求职效果
调查显示,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是影响征地农民求职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原来习惯于农耕的中年征地农民转向新的行业的阻力会越来越大。如表9所示: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