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
第四节 收入的比较
由于条件的限制,创意法教育还没有真正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接受的仍是应试教育的考试。但实质上可以明白,创意法教育下学生掌握的是两钟答案:标准答案和多样化答案。而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只掌握了标准答案。这实际上是一种高收入状态。这也体现为知识体系的不同。
考试主要指应试教育的考试,体现的是学生对标准答案的一种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在实质上没有多大改变的可能。一些名校学生的考分可能偏高,但不能说学校的教学效果好,因为这里有疯狂攫取“优质”生源的问题。如果是低分生,进入名校后,考分不仅不会提高,只会更低。在创意法教育下,一些最后一名的学生改变了精神状态,从不及格到打到了八九十分,这也不能说明学生的考试能力加强了。只能说他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学生在考试方面的能力,不会有根本上的改变。但会有根本上的改善。
“定期检查视力当然必要”。创意法教育在渗透创意法时,推行一种适合创意潜能开发的考试。创意法教育主张从生活出发,推行一种更完善的考试,培养的是“高分高能”。而应试教育实行了一种脱离实际生活的考试,从根本上违背了考试的原意。说“高分低能”,实际上是“低分低能”。创意法教育是一种平凡但决不平庸的教育,它从来就不拒绝考试,相反,它时时刻刻都让孩子接受“生活”的考试,让孩子把考试当作一大乐趣。应试教育在命题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如果我们随便找来一张试卷,就会发觉它在孤立静止地考查学生的“知识”,例如,语文中的修改病句,不是放在一篇文章中进行,而是以句改句,这就好象治病,病人得了肝炎,不去从身体上给予滋补,却把肝切下来拿到一旁去治疗。如果放在文章中进行考试,不仅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且提高了对生活的表达能力。然而,应试教育者通过考试,让学生“一决雌雄”,非分个高低不可,而不是鼓励全体。我敢肯定如果搞的是应试教育,则“九十九分尚可救药,一百分不可救药”!高分者整体上不如低分者有能力,因为前者受害程度最深,所接受的是一种错误的考试。
退一万步来讲,即便是追求分数,受应试教育的学生也不如受创意法教育的学生得分高,一味追求分数,反而会得不到分数,因为孩子都被考“蠢”了。哪里能“高分低能”,其实是“低分低能”。一般情况下,在小学搞应试教育是有一部分学生可以得高分,但要淘汰和打击很多学生,在初中能够得高分的大为减少,到了高中更是寥寥无几。应试教育充其量只是少数人的教育,而且这少数人还“营养不良”。而创意法教育由于鼓励了全体学生,开发了智力,得分自然高。
目前,废除烦琐的粗劣的考试,依国家规定只搞期末考试,只评等级,已成当务之急,否则,大多数学生的学业迟早会被荒废的,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基础”?试问,应试教育几十年,真正打好“基础”的又有几人?有的学生教明明不是接受应试教育的“料”,为什么还把他往那条路上引?说到底,过多的试卷是印刷业发展的产物,是商家赚钱的工具,尤其有些课外辅导书籍的编者,根本不懂教育,甚至还有没上过学的,用他们的卷子来考学生,实在是荒唐之至。即使在应试教育时期也只有期末考试,谁也不敢乱印卷子!难道现在要比“应试教育”还“应试教育吗”?有些单位发下来的卷子,其实并不是让你拿了去考试,主要是让学生自测,而且,这种自测也还是要废除的好。如果老师和学生在上面耗费了过多时间将得不偿失。因为教育的秩序会被扰乱,师生自然疲于应付。有些人认为要“稳打稳扎”,教一点就考试一点,以为这样才牢固。其实这是教育实践中无数教育家证明了的错误观点。学生一旦围着卷子转,根本无心进行真正的学习。“伪素质教育”与学习无关,不值得讨论。
当然,也应该看到教育改革的逐步性。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脱离试卷进行教育,根本不可能。大范围的开展就更不可能。但只要我们做了明白人,无论采用任何形式,都会“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试卷时候,更加用心,能够做到“以一当十,以十当百”。
考试成绩是创意法教育收入的副产品,真正的收入取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程度。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特发“小学语文教师大礼包”庆贺第23个教…
- 下一篇:创意教师节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