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创意法教育原理

 

第二节:创意法教育制度的情感化和制度化的双重发展

 

“视力好了会不会乱来”。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会不会影响学生对制度的漠视?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它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同时制度更容易得到维护。因为创意法教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拯救每一个天才”。

首先,创意法教育对制度的强调是极其明显的。以下摘要可见一斑。

附:创意法教师在家长会上的讲话摘要

本班许多家长积极配合老师狠抓班级制度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本质是体现了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班主任会在每期集中进行多次制度教育,每天针对具体情况,进行2——3次制度教育。希望家长再接再励,继续在以下方面配合老师抓好制度管理:1老师一道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注意安全,永远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2、本班按时上课,按时放学,坚决反对留校,如有学生回家时间异常,请家长一定严查。3、学生每天都有家庭作业,老师也每天定时检查作业,请家长每天签字,以示鼓励。另外,生字必须全部听写,课文篇篇要背诵(带*字的课文除外),也请家长配合。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些只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一部分。4、孩子违反制度,无论何种情况,都应该对他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创意法教育并非只强调制度,由于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关注,已经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所以必然导致学生对老师的“精神依恋”。

再次,情感化和制度化并不矛盾。也就是说,制度也是一种“素质”。制度也是一种“情感”。2004331湖南都市频道就上海某小学明文规定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自由喝水和自由上厕所一事而采访了市民。当然市民有两种态度:反对与赞同。在笔者看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行的。一味地反对,可能忽视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实在憋不住了,或者拉肚子。这时允许是可以的。一味地赞同,说什么“就是要个性发展”,则是大错特错。因为个性发展是思维上的发展,而不是行动上的“变样”。也就是说,这种“自由”绝对不会换来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的市民认为:上完厕所喝完水才可以更好地上课,这其实是一种主观愿望。如果把它写进校规,那么出现的现象必然如此:一节课中,不断有人上厕所,不断有人把水倒到地上。老师不再上课,只能当“卫生员”。没当过老师的可能不知道——只要有一个学生喊要上厕所,往往很多学生甚至全班学生也会喊要上厕所。让学生上课前上好厕所,喝好水,这个要求并不过份。难道我们的“小皇帝”连这一点也做不到吗?真若如此,未来也就没有多大希望。更不要谈什么素质教育了。素质教育不是“懦夫教育”,也不是“混帐教育”。西方国家在教育上是注重人文关怀的,但据说在有的地区即使开万人大会,地上也见不到一点垃圾。中国教育要学西方的东西,决不要“东施效颦”,而要把握其实质。当然,作一些新的制度也不是绝对不可以,某年某日,我们也许会赞同,但必须符合现实情况才行。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