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内涵与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

学中的美妙转换,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分析工具对于我们的学校管理仍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3、校本管理理论(Schoolbased Management),此理论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澳大利亚建立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学校管理模式的努力。

4、坚持现代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观念主要特征是民主化、科学化、开放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现代教育观念必须贯穿探索学校管理机制的全过程,并渗透在学校总体及各项管理机制的每个环节。坚持现代化教育观念是探索、设计、实证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的根本前提。

5、坚持以人为本。相信并尊重师生的主动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允许差异发展的原则。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管理机制,但不是一概否定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反对以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短期行为,冒充素质教育管理机制。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学科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行动研究法:通过“实践----总结(反思)----调整计划----再实践”的过程探究各年级各学科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3)对比实验法:对各级各类普通中小学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其共性与个性;进行实验前后教学现状的纵向分析,特别要重视调查师生的种种反映和表现,随时总结改进提高。

4)个案研究:选取在研究管理中转变较大的教师进行个案研究,找出规律性内容,予以推广。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 研究目标

1、学校管理的发展

在现有体制下,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校本管理模式。着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校中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的有效组合,降低管理成本,做好“教学管理六认真”。让管理者的角色不仅是上级指示的传达者和贯彻者,而且是学校管理者、授权者、促进者、学习者、与外界的沟通者。

2、教师的发展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变化,从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参与制定学校的目标、任务以及各种政策。自觉做好“教学六认真”,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3、学生的发展

学生学会与老师进行沟通,与同学进行交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与自我管理。善于自我调控情绪。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用“学习六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学会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4、家长的发展

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营造亲子互动做朋友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子女作表率。切实做好“学生家长六重视”,促进子女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管理内涵,构建管理体系

1)学校管理内涵的探索

教育管理简单化的结果是高耗低效,必然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成熟的企业管理最讲究管理成本,一个不讲究管理成本的企业不会有很长的生命力,现实的市场经济早已说明了这个问题。如果常规性的工作,若要用加班来完成,那又说明什么问题了呢?在管理中,讲究管理成本,注重管理效率,低效或无效管理却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那是一句空话。要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就必须以师生为主体,以时代为方向,以知识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

①学校管理的人文内涵——以师生为主体

学校管理无论是对教师的管理,还是对学生的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主体意识与精神的弘扬,其本质是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传统的学校管理制度具有浓重的“清规戒律”式的“规范”功能,它是冰冷的,刚性有余而情性不足,尤其是当这些“条条款款”制订得太多太细时,它将严重地束缚人的思维和行为,难以张扬人的个性,使学校变得暮气沉沉、一潭死水。而具有人文性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则是刚柔并济的,充分制度倡导:人在学校管理中是最重要的资源因素,重人、尊重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管理的关键;在用人制度上,“赛马”比“相马”更重要;在评价制度上,“鼓励”比“诊断”更重要;在分配制度上,“激励”比“惩罚”更重要。

“管”与“理”的两大基本职能是控制职能与协调职能,控制旨在约束行为,形成规范,依靠的是权力、制度等刚性力量;协调旨在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依靠的是讲道理、动感情等柔性力量。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把管与理、控制与协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管中理,在理中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管”要依法而管,管而有度;“理”要依情为理,理而有节。使学校形成规章严肃、人情温馨、个人心情舒畅、整体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从而达到治教、治学、治校的最终目的,达到管理的最佳效果。

②学校管理的时代内涵——以时代为方向

学校管理就是要把学校放在新时代潮流中,注重广泛吸纳新的观念和思想。让教师们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接受洗礼,让学生们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快乐与收获。明白只有跟上时代步伐才有活力,只有开拓创新才有进步。如果时时总是跟随别人的后面,事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学校班子尤其是校长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做别人不敢做工作,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只有如此,学校的改革的发展才会产生不竭的动力,学校也就会永远立于教育发展的前端。

③学校管理的知识内涵——以知识为动力

普萨克博士(Lawrence Prusak)在在《工作的知识》一书中认为,在机构组织中,知识不但包含在文档或资料库中,而且还体现在机构组织的日常工作、流程和标准中。如果按性质分,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好理解,是指可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外在形式表达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可以分类编码的客观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难以透过语言及文字等外在形式表达的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不容易传授于人的知识。比如个人所拥有的难以言传的技术、技巧及心智模式等均属隐性知识。知识管理就是对上述两种知识的转化、运用与管理。

学校管理说到底就是就是对知识的获取、消化、共享、创新全过程的管理。我国在重视显性知识传授的同时,历来重视隐性知识的教育。如要求教师应“言传身教”等。知识管理包括对学校各种信息和人员的管理,会涉及学校中的每一个人、并影响到一些特殊的政策和办事程序,因而获得领导层的支持十分重要。只有领导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大力支持,才能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领导的支持除了财力、物力之外,还负有引导学校组织文化的责任,必要时可以成立一个知识管理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具体开展知识管理的工作。教师是重要的知识管理的参与者。因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创造、共享、寻找和使用知识,所以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学校每一位成员的参与。

目前,我们很多人都是在知识不共享的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只有让教师理解知识共享的价值,并看到知识共享给工作带来的好处,教师才会在价值观上,进而在行动上有所转变。由于隐性知识是教师个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而获得的东西,因而一些教师会认为,拥有这部分私人信息正是自己的价值所在,如果把这部分知识也拿出来与他人共享,自己就可能会失去在这方面的“权威”地位。因此,有的教师会对隐性知识的共享有所抵触,但这恰恰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学习型学校,尤其应当创建和培育以开放合作为规范的学校文化,制造教师之间相互促进、彼此学习的氛围,鼓励教师共享隐性知识。

④学校管理的发展内涵——以发展为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当前的各项工作,学校管理当然不能例外。学校发展是成长、壮大的过程,具体说来包括质的变化,量的增加。为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管理应注意管理的整体性、长效性。

首先,学校管理整体发展很重要。学校管理是一个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局部构成的整体。局部有局部性的问题,整体有整体性的问题,整体性问题不是局部性问题之和,与局部性问题具有本质的区别。学校管理面临很多整体性问题,如对环境重大变化的反应问题,对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问题,对教学要素和活动的平衡问题,对各种基本关系的理顺问题。谋划好整体性问题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时刻把握学校管理的整体发展。

其次,根据现行教育体制,基础教育学校虽无“倒闭”、“破产”之虑,但有生源减少之险,教育服务水平低下之痛。学校管理在解决“火烧眉毛”之类问题的同时,还要关心学校的未来。对未来问题不但要提前想到,而且要提前动手解决,因为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吃柑桔,三年前就要种柑桔;为了防老,年轻时就要生孩子,买保险。要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到了夏季,农民不但要忙于夏收,也要忙于夏耕和夏种。预测未来是困难的,但不是不可能的。谁也想象不到未来的偶然事件,但总可以把握各类事物的发展趋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最后,学校管理要把握好基本性问题。树叶长在树枝上,树枝长在树叉上,树叉长在树干上,树干长在树根上。在学校管理中,树叶性的问题有成千上万,树叉性的问题有成百上千,树根性的问题可就不多了。这类问题虽然不多,但非常重要。要是树根烂了,任凭你怎么摆弄,树叶也不会再绿。学校管理就是要集中精力谋划学校发展的基本性问题。假如学校发展的基本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即使再发动员工努力奋斗也不会收到成效,甚至越努力奋斗赔钱越多。学校领导班子要增强基本问题意识,定期召开班子会,为学校管理会诊。

2)构建学校自主管理体系

“管、教、学”三位一体自主管理模式

学校教育管理职能部门,由学校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工会等机构,职能部门设立是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而设的,有着自身的合理性,在学校教育的管理实践中,发挥了很大的功效。如果按照这些成章上墙的管理职责来讲,稍懂点管理常识的人就会发现其中的困惑之处,且不说这些存在了很多年的职能部门有没有必要与时俱进实现自我发展。比如教学中的德育,有时会发生两张皮现象。教学以德育为首,教育教学中首先要贯穿德育为首的原则,这是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的。但是教导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却很难体现德育的目标,如果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这样做就有“越位”的嫌疑,同样的对于政教处而言,管理班主任,毫无疑问没有与教导处发生冲突,但是在落实教学中的德育目标时,却同样的无法对教师实施具体要求,职能的过多分离而造成的专门性,以至于在实践中很难很好的统一,这种不能体现中小学教育整体性的职能部门的设置越来越受到一些专家的批评。

坚持从有利学校总体功能的提高和总体目标的实现出发,坚持以有利于统一规划和统一指挥为基本着眼点。我们研究、确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层次。管理体制是由不同管理机构的不同管理职能来表现的。一个有效的管理结构系统是层次分明的。因为,在这一结构中,根据分权的原则所形成的各个管理范围和职权是清晰明确的,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层次分明且联结缜密的。这样的结构既有利于各部门和管理者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各行其权、各尽其责,又有利地相互间信息沟通与活动协调,发挥管理的整体效能。其结构图如下:

 

“管、教、学”三位一体自主管理模式

 

②学校自主管理的策略

Ⅰ、学校自主管理充分体现学校管理的四大内涵。

Ⅱ、实现“三权分离”。在现行体制下,即党支部领导,行政实施,工会监督。

Ⅲ、部门联动,分而不离。这样确保学校工作空档的出现。

Ⅳ、学校实行“首遇责任制”。在现实情况中,有的老师往往对不是本班的学生或自己没教过的学生,缺乏责任意识,遇到事情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课堂外的育人责任都推给了班主任。将学校过去首问责任制(如果学生向某老师提出问题,被问到的老师要有责任予以解答)改为首遇责任制(若老师首先遇到关于学校的事情,能解决的应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应协助、配合相关人员予以解决)。这样将老师从被动变为主动,真正加强每一位老师育人的责任意识。

③学校自主管理的实施

我校实施“一二三四”系统工程实现自主管理

Ⅰ、“一”即“坚持一个中心”(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校的人、财、物等要素应围绕教学工作统筹安排,学校其他的工作都要为教学这个中心工作服务。

Ⅱ、“二”即“抓好二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内部管理)。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质量的好坏决定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以自上而下的管理为形,切实做好学校自下而上的内部管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