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②由乙醇中所学内容推知可将无水乙酸与Na反应,由产生的气体点燃为淡蓝色火焰,且能使倒扣在火焰上的干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产生的气体为H2,由此可知含-OH

 

③用乙酸进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反应,没有银镜现象或砖红色沉淀产生,证明不含-CHO

 

④将乙酸滴入紫色石蕊的试液,可发现试剂变红,证明具有酸生,即含-COOH

 

⑤将乙酸滴入盛少量Na2CO3粉末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酸酸性大于碳酸,如在厨房中,可用醋浸没蛋壳,发现蛋壳变软,也可得此结论。在教学中将此实验当场演示,可大大加深学生的记忆。

 

⑥先由学生叙述浓H2SO4与其他溶液混合时的滴加顺序,由此回顾浓H2SO4稀释时所应注意的事项,然后询问:a、为何要用饱和NaCO3溶液吸收?b、长导管有何作用?由学生推断可能的原因,这时回答中会有一些不足之处,作为教师对此同样应给予大力鼓励,因为只要经过了思考,再经过与正确答案的比较,记忆必能大大的加深。同时,一定也要注意通过实验现象养成他们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现象,如在此实验中,不仅应观察到试管中有油状透明的液体产生,还应闻到酯的香味,这样才能算是得到了完整准确的结论。

 

改验证性实验为指导、探究性实验,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⑶适时增加实验演示和设计性实验

 

对于一些不便于理解和记忆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上的实验习题,可以改为实验演示。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实验,实验可以是演示实验,也可是边讲边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对实验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刻,牢固记忆,同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在实验室里做寿硫酸够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实验,当采用不同的操作顺序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①把少量硫酸铝溶液缓慢滴入到氢氧化纳溶液中,出现魄沉淀,随即又很快消失。②把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缓慢滴入硫酸铝溶液里,得到魄沉淀,不消失。此题涉及了铝的两性及过量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得出答案。但在此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在①中如果是连续把硫酸铝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里会出现什么现象?最终能得到白色沉淀吗?在②中继续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硫酸铝溶液里,又有什么现象?白色沉淀会消失吗?事实胜于雄辩,最好的办法则是通过实验即可得出答案。又如在硫化氢的性质教学中,可以增加制硫化氢,将硫化氢通入到溴水中,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通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通入到二氧化硫饱和水溶液中,使湿的醋酸铅试纸变黑等实验。这样学生就会对硫化氢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了解。

 

在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化学实验,可营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例如在钠的氧化物性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2Na2O2+2CO2=2Na2CO3+O2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能否与Na2O2反应。实验设计要求:⑴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所需的试剂、药品;⑵确定实验所需的装置、仪器及连接顺序;⑶尽可能保证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这样便可迫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查阅资料、去设计、去探索、去创新。布置任务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然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对他们所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对于比较好的方案给予表扬,对于较差的方案从其中找出某个方面的优点给予肯定,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⑷选择课本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走上讲台”

 

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窒息性的氛围中慢慢地衰退和磨灭。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造力的开发必须在自由、平等、和谐和宽松的气氛中才能很好地进行。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选择课本中较为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查阅有关的资料,收集相关的知识,自己去设计、去创新,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设法传授给其他同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环境的自由、平等、和谐和宽松。同样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元素周期律这节内容,我就先提前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自主地学习,积极查阅相关的资料,自己设计教学内容和教案。学到这一节时则由学生自主地授课。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对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讨论与评价,同时给予表扬或肯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⑸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式的学习,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商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首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先前的知识,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产生更多的联系;其次,交流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过程表现出来,学生会感受到观点、方法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彼此的想法和做法。

 

如在讲解金属钠与盐的反应时,我的课堂设计是:首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大多数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并提出设想。其中有的同学回答得很有道理,特别是后来回答的同学们,由于受到前面的同学提示启发,答案是较完整的;其次,我又请同学们自己来做这个实验,通过实验他们自然而然地对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最后我再请同学们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来分析上述实验所出现的现象,同学们不但回答得很好,而且能用方程式来解答,进而将离子方程式写得也很漂亮。

 

作为一名老师,单纯地给学生讲解知识,显然是不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的。教师要从教学的中心、权威转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支持者,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化学过程和现象的观察、推理、进行化学实验或其他实践活动,使学生自己形成化学的有关知识和体系。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