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知识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做,为进一步的学习动作好了准备。
Ⅳ学生实施学习方案(多种途径收集证据)
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是探究活动的关键之一,是学生获得科学发现的基础,教师要创设适当的实验条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性活动。
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问题要及时提出讨论,以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对教师提供的实验资料,学生肯定会模仿,教师要说明提倡创造性的模仿和参照,实验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变化。对占有的各种资料要有自己的见解,努力从中发现问题的要点。在电脑动画制作中,教师提示学生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丰富有关知识,使动画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更经得起科学的检验。例如,一学生制作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动画,为了搞清楚第二、三阶段的场所,查阅了许多资料,多次与老师讨论。有位学生做呼吸作用产生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通过反复实验,确认紫色石蕊试剂的检测方法。
Ⅴ课堂教学过程(交流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课前就开始了,课堂上主要进行交流,展示、检验、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引言:生物体是怎样获得能量的?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请同学们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大家一起交流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
展示学生制作的“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结构的幻灯片。
展示学生制作的“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结识的幻灯片,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内容有概括的了解,有利于针对有关内容展开讨论。
展示学生的实验设计并操作完成实验
课堂上演示的主要的学生实验如下:通过实验装置中细玻管中液面的升降,探究水生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探究植物大小不同,消耗的O2和释放的CO2量不同。通过苹果产生的酒精和白菜呼吸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探究无氧呼吸的产物。通过新鲜叶片在光下和暗处分别紫色石蕊试剂的颜色变化,探究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CO2。通过大豆刚萌发的黄化幼苗在实验中使干燥的试管壁上产生水气、管壁温度升高、燃烧小棒熄灭等,探究呼吸作用产生水、CO2、及热。通过用沸水烫过的植物和新鲜植物的比较,探究呼吸作用是活生物体才能进行的生命活动等。
在学生展示、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表达:为什么这么做。实验目的:怎么做的实验方法、材料、条件;发现了什么,结果怎样?其他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中,注意体验:知道——怎么知道——知道什么。
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等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设置了对照实验,学生由此可以推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说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各实验的特点,分别说明哪些问题。例如,哪个实验能说明呼吸作用有能量产生?同时,针对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例如进行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和水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产生的?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在哪里产生的?能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生物的无氧呼吸还能产生其它产物?
展示学生查阅的有关资料
展示学生查阅悼念的有关资料,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是在告诉学生,科学研究是复杂的工作,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是间人长期的科学研究的结果。
利用这些资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什么是呼吸作用,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与区别。举例说明植物、动物及其它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说明呼吸作用与生物活动的密切联系,补充和丰富学生的有关方面的知识,使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
展示学生制作的电脑动画
展示学生制作的电脑动画,其内容主要包括呼吸作用场所、阶段、过程和类型,既是进一步探究呼吸作用的本质的方式,也是探究活动的教学目标实现阶段,由此得出探究结论。
联系课本知识深入探究
课堂教学不能离开课本,例如结合课本中的图、表,,教师设疑;如细菌是否有呼吸作用?若有两种细菌分别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何列表说明它们的呼吸方式,对课文中的图表应作怎样的改动?这里,联系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新式异,说明呼吸作用是生物具有的基本的生命活动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