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3、学会了与人交往与合作  课程的实施给了学生最直接的社会体验,他们走出课堂,从中认识了社会,了解了他人和自己,学会了交往与合作。在问卷调查中有84%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会交往和合作。高一(10)兰祥英同学在心得体会中写道:“一个集体,有不同性格的同学,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但如果加一些宽容作为润滑剂,那将会擦出热情的火花。”曾莉莉同学也写道:“调查表分发工作结束了,但它带给我的启迪并没有结束。通过这一次,我学到了一些待人处事的方法。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际交往。与人打交道,往往比工作本身更具挑战性,我的能力又一次得到锻炼。”

 

4、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家乡的经济发展,以此为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的课题比较多,如“母亲河污染的调查与治理”、“金乡同春酒厂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灵溪镇垃圾处理现状的处理意见”等。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碗窑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小组高一(9)班项茜茜同学在心得体会中写道:“眼看着老房子一间接一间地倾斜了、坍塌了,我们却无能为力,这怎能不让我们心痛?心痛这个快要被世界遗弃的角落,心痛这些刻着岁月痕迹的古楼,心痛这里已被破坏和将要被破坏的一切。所以,我告诉自己,我要用心去做。”还有高一(1)班林芙蓉同学,本来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通过到贫困山区进行社会调查,回来后她说:“山村的孩子比我更穷,我不能再向学校申请贫困生资助了”。可见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操,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

 

5、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一次研究性学习座谈会上不少学生说:发现自己对事物的观察比以前更加细腻,注意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有的学生说:我们学会了调查方法,特别是问卷的设计。在中期调查中显示,61.4%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他们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42.3%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高一(5)班“木马炸弹的危害与防范”研究小组在寒假期间开展了一次软件性能试验,他们连续进行多次模拟攻击试验。在试验中,一位同学的操作系统被破坏,但为了查找攻击器,他们又重装了操作系统,再次进行试验,最后得到了一张宝贵的软盘资料。访谈中,他们说:“这次研究不仅锻炼了我们运用计算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孜孜以求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究性学习在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给了教师一个展示才华、发挥特长、提升水平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1、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感受了研究的成功与失败,看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过去的挑剔转变为今天的欣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全面发展。在平时与教师的谈话中,教师认为“这种体验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是不可能获得的”,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体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欣赏学生、为学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学会欣赏学生,这是我们学校所有指导师的共同感受。问卷调查显示,没有一位教师认为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无价值的,50%的教师认为该课程的实施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

 

2、促进了科研能力的提高  刚开始,我们学校教师对研究性学习都比较陌生,而且高一研究性学习指导师中大部分是属于新分配的教师,对如何做科研不是很熟悉。我们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原则,让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做科研。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主动参与了学生的研究,在研究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意识和能力。问卷调查显示,现在69.4%的教师已经熟悉知道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80.4%的教师认为自己在科研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3、促进了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课程形态及教育理念正悄然无声地影响和改造着传统课堂。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开始被广大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迁移到学科教学中。问卷调查显示,77.8%的教师已经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语文、英语、政治等学科教师经常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数学、理化生等学科的教师也注意把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使学生更加综合地看问题。例如我校英语教师进行高中英语第一册的“sports”教学之后,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2008年奥运的最新资料,并带到课内进行交流。这种在学习了书本的内容后,给学生一个研究方向,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去描述相关事物,使学生很好地巩固并延伸了课堂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成了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变革。

 

二、课程实施行动中的反思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我校实施以来,我们虽然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课程的理想目标还有距离。“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许多东西还处在探索中,没有经验,比如:我们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课题管理还不够完善,课题指导针对性还不够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还需进一步扩大。在课程实施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的做法,以便更好地完善和推广。

 

(一)研究性学习实施环境的构建

 

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中,在考试的超常压力下,研究性学习的生存空间究竟有多大?教师、学生、家长的观念能否根本改变?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否达到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求?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否愿意去搞研究性学习?在学生的合作意识差、研究能力低、缺乏成功体验的情况下,如何启动研究性学习课程?由这些问题引发的重重疑虑直接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合研究性学习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关系素质教育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课题。

 

1、构建适合研究性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非常必要

 


首页 上一页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