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自主探究—高中物理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作业布置】:

   印发六个与科技有关的习题,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臭氧层空洞、医疗设备等问题。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4.构建了课题研究活动的初步评价模式

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

1)总结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活动评价的一般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需求,要注意教学环境开放,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教学内容具有选择性,教学目标具有灵活性;教学时空开放,具有广阔性;教学反馈开放,具有即时性。

②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

③探究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知识建构的自主性,其实质是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自主决定的"权力",只有先把知识自主建构的权力赋予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承担起自主建构的责任,其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也才能真正被激发并得到发展,探究能力也才能真正得到培养,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④发展性原则。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的原则。管理性评价与过程激励性评价要有机结合。

2)总结出学生课题研究活动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态度、能力、协作精神,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质量等。

①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活动活动的态度

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课前准备和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在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辛苦等。

课前准备

主要包括知识准备(基本原理、步骤、方法等)是否恰当、活动课和课题研究活动所需的工具、材料是否符合要求,主要评价其学习态度及社会生活素养

③学生在课题研究活动中的合作精神

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积极的贡献等。

    ④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考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课题研究活动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予以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活动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⑤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主要评价学生对查阅资料、动手实验、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运用工具等方面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3)总结出学生课题研究活动的评价方式:等级+评语,形成评价量表

评价程序如下: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