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自主探究—高中物理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联系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题探究

当前,物理知识的应用早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许多内容和客观实际与物理知识有着直接联系。为了把枯燥的物理符号和公式堆积变成丰富多彩的物理大餐,就要求把物理问题与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弥补理论联系实际的不足,使物理教学充满情趣。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案例5】:“探究微波技术在微波炉中的应用”课题

徐长兴老师在学生学习了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后,要求学生们回家把家中微波炉的说明书看一看,找找在微波炉工作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我们可以用所学知识解释的。并设计了下面的情境问题:

微波炉是微波技术在炊具方面的具体应用,家用微波炉的频率为2450兆赫,用于烹饪、煮食物。家用微波炉是一种利用微波的电磁场能加热食物的新型灶具,主要由电磁控管、波导管、微波加热器、炉门、直流电流、冷却系统、控制系统、外壳等组成。接通电源后,220伏交流电经变压器,一方面在次级产生3.4伏的交流电对磁极管加热,一方面在次极产生2000伏高压电经整流加到磁控管的阴、阳两极之间,使磁控管产生频率为2450兆赫的微波,微波输送至金属制成的加热器(炉腔),快速振荡食物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水等分子,使分子之间相互碰撞、挤压、摩擦、重新排列组合。简而言之,微波炉是靠食物本身内部的摩擦生热原理来烹调。

微波炉有以下的特性:

反射性:微波碰到金属会被反射回来,故采用经特殊处理的钢板制成内壁,使微波来回穿透食物,加强热效率。

穿透性:微波对一般的陶瓷器、玻璃、耐热塑胶、木器等具有穿透作用,但不被其吸收,因此,这些物体不会发热。

吸收性:容易被含水分的物体吸收。各类食物可吸收微波,致使食物内的分子经过摩擦产生热量。

依据以上的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1)导体能反射微波,绝缘体可使微波透射,而食物通常含有的成分是水,较易吸收微波能转换成热,故在使用微波炉时应(   

 A、用金属容器盛放食物后放入炉内加热;

 B、用陶瓷容器盛放食物后放入炉内加热;

2)若上述家用微波炉中的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为2200匝,求其次级线圈的匝数。

3)某公司既生产商用微波炉,又生产家用微波炉,而且均采用LC电路产生微波,为了零件的统一,选用了自感系数为L的线圈和一可变电容,求此可变电容的电容调节范围。

问题提出后引起了学生们的很大兴趣,有的学生不但找到了家中所用微波炉的说明书认真研究。对所列出的几个问题也能很准确进行判断和计算,对于提高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③联系科技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题探究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