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创意法(家长版)
第四章:创意法教育是一种多角度的平等教育:
创意法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最差即最优!
我们可以进行简单地诠释:最差的孩子,换一个角度来看,必定是最优秀的孩子;最优秀的孩子,换一个角度来看,必定是最差的孩子。实际上孩子都是你的孩子,无优差之分,平等才有发展!
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说明:
经济全球化时代,个人要生存必须竞争,要竞争必须创意。
人之初,性本“差”。“差”其实是个人最原始的一种创意品质。它与标准答案不符,但往往与现实相吻合。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标准答案是一种逻辑思维,是一种左脑思维。“差”实际上是一种右脑思维!而个人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右脑!“创意法”将让你恍然大悟——“最差原来即最优”!
然而,我们教育下的“差生”因“差”被淘汰,其创意品质得不到保护,我们教育下的“优生”为远离“差”,其创意品质却被“扼杀”!“差”,其实是困扰着每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严重问题!
有没有一种教育体系,既可以让学生适应不可避免的“应试环节”,又可以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创意思维?这就是创意法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我在我的书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自白:
我要改变少年的意识,
我要改变青年的意识,
我要改变社会大众的意识!
我有办法证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可替代的天才。
最差的答案,必定是最优秀的答案;
最差的学生,必定是最优秀的学生!
我要用“错误”的命题反映真实的教育现状!
我要用“错误”的命题来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
谁敢说“我能真正使人人成材”?
我敢!
我在教育上的一切努力,只为归还学生与生俱来的东西,只为归还学生本来就会的东西。
专家们的尖锐,引人争议,教授们的先锋,受人崇拜,而我只是普通人,我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有人说我在搞一种让学生获得高分的教育,而我说我的学生都在获得高分,但仅仅获得高分,根本不是教育。
有人说我在搞一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而我说,学会学习同样不是教育。
有人说我在搞一种让学生“学会创造”的教育,但我说“学会创造”不过是无稽之谈。
有人说我搞的是“鼓励”教育,我却认定“鼓励”其实是一种歧视教育;
有人说我搞的是“赏识”教育,而我却认定“赏识”其实是一种可怜的教育;
有人说我热衷于一种“发现闪光点”的教育,我却说“发现闪光点”完全是一种惨无人道的教育!
有人说我遵循“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一平等教育原则,我却说这其实是教育者最大的不公!
我曾经在湘潭市拍了一个片子《创意人生》。这个片子在电视台播出后,又在新浪网等网络电视上也播出,甚至今年国外的一家网络电视台也播了。虽然,我在很多高等院校讲过课,也加入了中国教育学会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研究专业委员会,
下面我们来继续了解少年时代郭老师的求学生涯,要引起家长思考的问题是:
最棒还是最差?
1990年9月郭成志到湘潭师范读书。第三次沦为差生。入学后,“积极演唱通俗歌曲”,成了班上的“歌星”,并主演小品《新老师》,由于没有当导演的权力,导致节目没来得及排练一次就搬上了舞台,最终演成了独角戏。但这不成器的小品,演出相当成功,被称为“幽默大师”。但更多的是对师范杂而多的课程不适应。一个曲子弹得半生不熟,老师又布置一个,最终连一个都忘了。美术课教得蜻蜓点水,他也接受不了。体育课就会长跑,其余的一窍不通。文化课只喜欢心理学和教育学,余则厌恶至极。期末考试总分,第二学期为倒数第二名。以后均是倒数。
有过一次“单相思”,基本不为人知,并延续10年,实质上不因为“爱情”,只因该女生和他有着“同一种病”——对中国教育的无奈。文章受学友张大安赏识,并结为永远的朋友。也因为有同一种病——对生活有想法。由于张的缘故,和唐海江、李洪科等有来往。毕业时试讲作文教学法,受同学赞誉,并被
在师范读书时,郭成志是差生,但无疑也是优生,如果仅仅就师范的教育性质来说,事实证明,他无疑是最优秀的学生。只是我们很奇怪,当年的优秀毕业生为何没有评他?
有些人总认为孩子是最差的,有些人却总认为孩子是最棒的,那么到底是最棒还是最差呢,其实,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一样,无所谓最棒与最差,大家都是平等的。
曾几何时,老师们恨铁不成钢,却又不知如何使之成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又不知如何使之成龙成凤。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们自己必须改变意识。
该成长材料强烈地说明了:最差即最优。
总结性说,创意法教育是这样实现“最差即最优”的教育理念的:
1、把“最差”孩子的创意思维展示,使之转化成“最优”的孩子。
例子:最差生其实无人能及。有个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名,作文一句也写不通。但经过创意法教育老师的翻译,终于出现了这样的句子“有的雪花喜欢褐色,它就落在瓦片上,有的雪花喜欢青灰色,它就落在水泥地上。”这句话让郭成志激动不已,我们说:“知道说‘雪花纷纷扬扬落下’已经不错了,知道说‘有的雪花喜欢瓦片’,就更不错了,而他竟说‘雪花喜欢褐色’,实在是极富人情味,妙不可言,简直无人能及。”该学生根本学不会任何写作方法,这是他的缺点,但也是他的优点。所以这篇“最差”的作文也是“最好”的作文,老师把它登在自办《创意》小报的头版头条。从此以后,该学生的作文越来越通顺,篇篇独具个性,在学生和家长中广为流传。
家庭教育的道理是一样的。
2、把“最优”孩子被应试教育扼杀的创意思维(未来社会立足之本)激活,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最优”。
这里讲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优孩子接受了创意法教育后,既能取得应试上的成功,也能发展的自己的创意思维。
3、把“一般”孩子的创意思维修复,使之转化成“最优”的孩子。
这里指的如何开发一般意义上的中等孩子的潜力。
具体如何操作,创意法教育网发行一些上网卡,大家可以到创意法教育网学习。这里就多说了。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怎样做个具有创意的父母?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