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创意法(家长版)
二、创意就是奉献,在此后近十年的创意法教育实践中,他有了第二次更为惊讶的发现……
“你的第二次惊讶是什么?”我曾问他。
“学生用创意法学习,教师用创意法育人”。这是创意法教育的核心内容。由于一种强烈的求实精神,小郭在“创意法教育”实践中走上了一条完全与众不同的路。而走这种道路需要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它的实施,大约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1997年下半年,在湘潭市广场学校87班,他开始了实施创意法教育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就在于他的课题“不是谁要他搞的,而是他自己要搞的”。也就是说,他的课题研究首先就是自发的,是他默默无闻的实践了数年才正式提出来的,才逐步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这种“白手起家”的做法,没有奉献精神行吗?
他的课题值不值得搞,首先就是一个疑问,由于郭成志的教育方法一开始就有一种解散一切的气势,譬如他的创意法课《郭成志创意法》(长篇故事体课本)让人闻所未闻,他的阅读创意法课就是让学生“自由感悟”,作文创意法课让学生“什么都可以写”。这让学校对他的教学效果比较担忧。但郭成志仍不改初衷,这让教育部门对他的行为很同情。
但随着教学实效的显现,以及国家对创新教育的大力倡导,郭成志赢得了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湘潭市各级教育部门的同志对他进行了多次鼓励,使他坚定了搞“创意法教育”的信念。学校聘请专家,对课题一次一次论证,一级一级立项,使它终于成为了湖南省教育部门的一个自创课题,他的教育实践行动,得到了教育部门的一致赞赏。
在湘潭市雨湖区教育培训中心支持下,他的课题已成功地在教育部门进行了展示,他的语文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往往信手拈来,皆成妙趣,活泼自然,随意上出真境界。得到了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一些教育报刊的编辑部也曾和一些教育部门联合发函,有意邀请郭成志到北京上展示课,他决定在时机成熟后,向全国进行展示。多年前的小诗《希望》也许展现了他此时的心境:
象绿色的汽水/永远流露着纯真/而不要烈酒的翻腾/永远将笑表达在遥远的天际/让我仰头/数你身上那颗/不变的星
“你为此而惊讶吗?”我问。因为这些事已够让我惊讶的了。
他摇了摇头。继续回忆他的历史。
1998年下学期以后的近三年时间,他实施了创意法教育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他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创意》月报,“以最小的级别,造最大的影响”。文艺界说“要破产,搞出版”,可为了学生他愿意做,月报的创办,正是他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以课题研究为背景,以班级为单位,以全班学生为固定作者,以“最差生”作品为头版头条,靠教师在双休日出版,靠教师自费出版自费发行,这种情况在湘潭市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为了使创意法教育更好地适用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郭成志废寝忘食,数年来,几乎无时不刻都在思考,班刊《创意》报,是老师和学生思考的阵地。该刊从复印小报发展到四开胶印,每期发行千多份。为了办报,他付出了一切可以付出的人力和财力。一般月刊需十位编辑人员左右,而该报在容量上超过了一般月刊,仅由他利用双休日出版。他每个双休日都泡在打印室进行校对或编辑,经常从早到晚,来不及吃饭和休息。如
我不会再瘦/再瘦便会瘦干所有的泪水/我不会再瘦/所有的肌肉已被往事固定
《创意》创办之初,正是湘潭经济较困难的时期,一些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其课题研究之初本是自发的,小报的出版发行费用,主要由郭成志自行负担。一期班报从出版到赠发,有时费用比他的月工资还高。仅有一期由家长自发协助出版,但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更何况,他家本来就困难,没有什么积蓄,在当时因为买房子又负债数万元,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他当时除开吃饭,几乎不允许自己有其他开支。课题由学校正式领导后,学校多次要求报销各种费用,但他早已养成了自行负担的习惯,自始至终没因办报拿走学校一分钱。校领导多次在会上表扬这种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精神。郭成志究竟为学生付出了多少,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说:“如果我不这样做,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活动是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的,那么,只要放弃了一个学生,我就失去了工作的全部意义。”
以下的诙谐插在此处只为冲淡过于凝重的气氛:
一如昨日的红姜/虽已吃腻/偶然见了你/仍禁不住萌动/你猴子般的笑/笑得小雨沥沥的下/笑得我身上湿透/你买了三毛钱/迟迟不见请我/我急了……/洗脸么/洗掉/谁还认识/你/梳头么/梳出/另一个/你
“你一定是为自己的精神所惊讶吧!”我说。天啊,一个人对事业竟然如此,我实在很佩服。
他又摇了摇头。
“那到底惊讶什么?”我有些迫不及待地问。
“我的第二次惊讶是——最错误的答案其实是最优秀的答案,最差的学生实际上是最优秀的学生!”他长吁一口气道。
《创意》办得很有创意,学生、老师甚至家长都来参与阅读和创作。最值得一提的是,小郭总是把学籍档案记载的成绩最差的学生作文登在班报第一条。这样做是不是故意优待“差生”?小郭却发现,每个学生的创意能力是基本相等的,但由于后天的影响,“优生”掌握“知识”快,创意能力却被“掩盖”了,而“差生”几乎掌握不了那种“知识”,所以创意能力几乎丝毫未损。所以“最差的学生”最有创意,一定能上班报的第一条。例如,班上有一名男生,经查学籍,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他的作文乍一看几乎一句也不通,但如果“翻译”出来,却与众不同,因为他什么也没有学会,这是他的缺点,但也是他的优点,他写的全是自己的话。譬如,这位男生写下雪时曾出现过这样的句子:“有的雪花喜欢褐色,它就落在瓦片上,有的雪花喜欢银灰色,它就落在水泥地上.....”这句话让小郭激动不已,他说:“知道说‘雪花纷纷扬扬落下’已经不错了,知道说‘有的雪花喜欢瓦片’,就更不错了,而他竟说‘雪花喜欢褐色’,实在是极富人情味,妙不可言,简直无人能及。”小郭钟情“差生”,当然,也并不歧视“优生”。“优生”的作文到底登在什么位置,视实际情况而定,“优生”一旦被调整思维之后,同样的变得有创意起来。就这样,《创意》报上,人人平等,个个都发表文章。兴趣空前高涨。
《创意》报的读者范围由学生和家长,发展到他们的亲戚朋友。加之小郭自费赠发,编辑部几乎每天都可以收到全国各地的各种交流、索取资料的信件。全国有几十家出版单位或网站发布了《创意》报的主办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到极至。有的当然已不满足于用“创意法”作文,而开始小发明、小创造了。
“最错误的答案必定是最优秀的答案,最差的学生必定是最优秀的学生!原来事物无优差,既有,只因我等‘老眼昏花、神志不清、没用眼药水’之故!”我再一次恍然大悟!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怎样做个具有创意的父母?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