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创意法(家长版)
第六章:脚踏实地的朴素品质
我们的家庭教育尤为明显的另一个误区,就是搞面子工程。大家知道,如果一个城市搞面子工程,那只能是劳民伤财,而在教育孩子上搞面子工程,受害的只能是自己的孩子。
从教以后,郭老师深有体会:
取消指导其实是最好的指导!
1998年开始编辑《创意》报第一期,当时报名是《翅膀》,手抄复印。第三期开始改为现名。第四期开始,头版头条重点刊发“差”的作文。并肯定“最差即最优”。一直沿用到至今(第20期)。这是《创意》报和任何报刊不相同的一面。在创意报上,郭成志从不擅自改变学生的原文,他保证出稿的原汁原味。认为“取消指导就是最好的指导”。但正因如此,它获得了学生最大的支持率。《创意》精神,几乎成了学生们心中的一种“宗教”。“最差即最优”实质上是一种另类的宽容,会不会导致学生追求“最差”,只有亲自经历过的人才能回答。其实,“最差即最优”只是一个简单的哲学命题,其内在逻辑古已有之,但表达形式属郭成志独创。在这种宽容下,差生没有被“淘汰“,优生也没有被“扼杀”。每一个学生既是优生,又是差生,这种理念,实际上最大限度地发展了每个学生。他必须以知识产权的形式保护这种独特的思维方法。
亲爱的读者,你们在上学的时候,有没有听说过世界上哪一家报纸的主编大变自我意识,专把最差的学生的作品登在头版头条?而且用不可辩驳的理由证明他就是最好的。
我的孩子现在只有四岁,在两三岁的时候,邻居就问我:“你孩子会写很多字吗?”我说:“不会!”“那会认很多字吗?”我还是回答:“不会!”人家自然很失望,原来
取消繁杂的指导并不意味着不要做事,不要付出。要改变自己的意识,教育孩子有时要近乎痴狂,有时要作一种看似无畏的牺牲,其实,奇迹就是在充满希望中创造出来的。就如下文中的——
殉情狗
郭成志
城中这店,名曰殉情狗肉馆。门口一排大砂锅,呆头呆脑,擦了头油似的亮。馆内左右各设条桌,呈木质本色,鲜黄,似油漆未干的样子。这盛夏夜,燥热难当,食客却已坐满,尤以成双结队者居多。
桌上的小盒子里置一张菜单,原来菜单还上还附记了一个小故事……
午后乡下某院,各类公狗上十条,在院子里一字排开,皆面向一张紧闭的大木门。排头一狗高头大耳,宛如帅哥,鼓足勇气,一声狂叫,声震屋宇。门内竟随之传出母狗声,呜咽如鬼。帅狗再唤,母狗再哭,一唤一哭,尽诉思念之苦。甚而变换腔调,叫声明朗起来,二狗尽情展望未来。继而其余各狗醋劲大发,皆唱着自创的情歌,翻译成人语,大约为: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爱你一万年!”
“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
忽而门开一条缝,可见母狗圈着链子,拴在堂屋中间,链子甚短,够不着门,挣扎着,颈上勒得鲜血直流。众狗哗然。排头那帅狗早已忍受不了这残酷的现实,率先冲向自己的梦中情人,其余各狗皆来阻拦,有如足球赛。帅狗左冲右突,亦不得出,伤痕累累,一条美尾被活活咬断。在地上被众狗踩得一塌糊涂。情势异常危急,帅狗终于卖了个破绽,回头一声长啸,似观似望,众狗亦下意识地回头,再转头时,却见帅狗已向门缝冲出老远,众狗大呼上当,悔之莫及。这时,它们看到了什么?
帅狗在冲向门缝时,那门竟突然关闭,活活卡住了脑袋,门越关越紧,狗头一点一点的迸裂,身子夹在外面,仍保持着一个“冲”的姿势,有如插在门缝里的一个鸡毛掸子。
众狗愕然。呆若木狗。
这时,顿见有人自侧门出,提着大半桶开水,吹着口哨,配合门内人取了那鸡毛掸子,一把扔到桶里,然后悠闲地剥毛。然后,将它裸体般地挂在墙上示众。
屋内母狗再次凄厉地叫起来,狗们全都侧耳倾听。场面像一幅凝固的油画。终于,又有一胖狗从狗群中滚了出来,雪球似的,很有些笨拙。它摇摇晃晃地走向大门,由于太胖,途中还不得不歇了几回气。好容易才到了门口,总算是把脑袋伸进了门内,那门就慢慢地合上了,合得那么的文雅,那么的完美......
剥毛人照例去取了鸡毛掸子,兀自剥着,临了又将裸体般的胖狗,挂在墙上示众。
众狗鸦鹊无声,母狗似乎早已昏厥过去,亦无声。终于一狗悄悄后退。那狗其瘦无比,狗瘦毛长。众狗鄙夷地望着它。瘦狗颤颤发抖,越退越远,狗们朝它吠叫起来。谁知它突然一声怒吼,如离弦之箭,射门。众狗恍然大悟,原来瘦狗后退一步,是为了增强冲击力,不禁暗暗叫好。早已忘了阻拦......
剥毛人却懒得理会,只是又吹着口哨,去门口取了那第三个鸡毛掸子。
继而,又有一裸体般的瘦狗挂在墙上示众,通体无肉……
众狗终于禁不住泪流满面。
不出半日,帅狗丑狗胖狗瘦狗老狗少狗歪狗劣狗这狗那狗......一一挂在了墙上。
门口,一块“殉情狗肉馆驻乡采购处”的牌子在黄昏中模糊起来。
......
菜单的背面,亦有一段话:
也许你认为我们太残忍了,但我们却使一条平庸的狗,升华成一条伟大的殉情狗!品尝其肉,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朋友,面对恋人,抑或面对生活,你愿意做一条殉情狗吗?
同样的道理,只有真心付出了,家庭教育才会获得升华。
我很幸运,我是一个愿意付出的人,以下小文,叙述了我的生活历程:
附录材料1:(此文写作年代已久,许多相关信息已经更新,仅做参考)
他送给你新世纪的眼药水
东家桃李艳无名,晴雨纷飞向花城,
轻薄桃花逐水去,寂寞李果涩杀人。
风平浪静苦似海,泪去人空恨为深,
晓看红日云何在,梧桐何惧凤不停?
据说,这是小郭上师范时的学友张大安描写他的一首无题诗。张描写小郭的诗词不止一首,但不在小郭手上。只是仅此一首,就让小郭欲罢不能。张和他当年都是“身为下贱心比天高”之人,张从未正式学过电脑,却在毕业后辞职去了北京,专事软件开发。小郭则株守乡隅,疯长成一棵“梧桐树”。
他经常出入于网吧,但与众不同的是,他脚下还摆着一把莴笋叶子。这是他做晚饭时要用到的。他从来不玩游戏,只利用下班后至回家前这么半个小时内上自己的网站进行建设和回复网友。他熟练地在世界最大的google 搜索网站键入关键词“创意法教育”时,搜索结果只有一百多项,而真正意义上的结果只有一项(其余结果是断开的,实际上与创意法教育无关),那就是排在第一位的“创意法教育网”,创办人就是这位湘潭市广场学校的青年教师郭成志,也就是我说的小郭。
我和小郭认识时,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是一个普
有一次,回到家里翻开常用词典时,他根本找不到“创意”这个词,于是他有些神秘又很文气地对我说:“在现代社会,创意是个人参与社会竞争的有力武器。它甚至被誉为‘经济力量之源’。”我说:“是吗?”他却继续一本正经地道:“小学是探索创意的‘最佳学府’,这是我对小学一直情有独钟的原因。我当小学教师的目的与一般人截然不同!”的确,他创立了国家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的重点课题——创意法教育课题,旨在“开发国人的创意潜能,最终帮助人们冲破心理定势,获得创意能力”。或者说,他要“配制新世纪的眼药水,医治老眼昏花之人”。
有一次,我和他到文联去玩,湘潭文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原来,新世纪的眼药水有许多品牌!
第一,他建立了一门全新的课程“创意法”。该课程在教育界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个人要具有创意思维关键是从小要得到训练。因此,他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并将‘创意法’基本思想渗透于基础学科之中。建立了全新的课堂结构。自费创办了配合研究的《创意》班报,使其学生人人都公开或内部发表了自己的创意作品。并免费发行到全国各地,读者反响强烈。发行班报,在湘潭市乃至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小郭似乎早有“预谋”,曾写有一首小诗《心愿》(1991,3,13)。应该说,小郭对诗尤其对新诗非常讨厌,从不阅读,他醉心于他的小说。但奇怪的是,他的许多日记都以新诗的形式写成,只是从不发表,本文录入的多首新诗无一例外都是他在学生时代写的。《心愿》如下:
表/已于昨夜停止/岁月/却没有从此凝滞/是否将所有的细胞/铸成五彩的礼炮/在若干年后/轰隆炸响
我的罗列还没有完——
第三,在文艺界,他长期进行创意实践,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杂志发表小说多篇,并当选为湘潭市作家协会理事,通过创作,积极渗透创意法教育思想。‘以文养教’,这在教育界又是‘独一无二’的!
第四,在科学界,他苦研创造学,并因此加入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学作家协会,已撰写了创意法通俗讲座,企图在大众中普及创造学,意在为‘创意法教育’的最终胜利营造一种社会大环境。小学教师加入省级科协团体,在湖南省乃至全国仍是‘独一无二’的!
当然他也是谦逊的:
无题(1991,3,19)树/栽下去/绽出新芽/人/埋下去/被土吞噬/有人这样告诉我/我不得不用仅有的根系/汲尽所有的精华/而不被土吞噬/只用绽出的新芽/芬芳一片略小的春天
第五,创意法教育课题已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实施策略研究》的子课题《小学语文创意式四步电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名获奖。在教育部门,他被评为‘十佳青年教师’。如今他正在整理《创意法》‘专业课’课本和创意法教育‘基础课’资料,为推介‘创意法’而努力。自创课题竟能挂靠国家教育科研项目,课题创立人同时在科学、教育、文学界活动,能量如此之大,这在国内难道就不是‘独一无二’的吗?
第六,人家专
我和他认识以后,几乎每天都在茶馆倾听他的教育思想,虽然不及他针砭时事时来得幽默,甚至有些枯燥,有几次听他说话时我都睡着了。但渐渐地,我也进入了他的氛围。正如他的《心事》(1991,3,12)一诗所述:
请将我的旧事 /拿去/冻成冰/和你的体温/悄悄融化/请将你的纯泪/拿来/沏壶茶/让我饮上一片/崭新的记忆/就在此刻/可以吗
小郭确有些能量,更重要的是,他说他在创意法教育中有三次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的发现,正是这三次发现使他找到了“眼药水的配方”,也使我恍然大悟,眼前为之一亮——
一、创意就是求实,在长期的求学生涯和初为人师的教育工作中,他有了创意法教育的初步构思,于是也有了第一次惊讶的发现……
“为什么要搞什么创意法教育呢?”我曾有些不解的问。
小郭74年2月10日出生于湘潭县,在本县读了小学、中学直至师范。一方面他永远怀念当年的老师和同学。然而,另一方面却似乎也永远难以愈合当年成长环境的“陈旧意识”给他留下的创伤。他成长的年代,正是应试教育如火如荼的时期。他凭自己的刻苦精神,以高分考上了师范学校。然而一回想起那段日子,他就有些不寒而栗。以下的日记可见一斑。
心曲(1991,3,12)烈日/燃烧心的杂草/将所有的光辉/击起一点垂死的火焰/怎奈/翌日凌晨/黑色的露珠/却将微愈的心/涂上刺人的荆棘
小郭本是个文学爱好者,他说:“为什么要搞创意法教育呢?就我自身的文学创意经历来说,如果要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我首先就要抛弃自己在当年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否则,自己的心血只会被当作垃圾扔掉!我学的几乎是一种无用的东西!最让我耿耿于怀的是,有的同学小学成绩好,初中‘死读活读’却一踏糊涂,有的初中成绩尚可,高中拼尽全力却只得退学。我最好的朋友也被淘汰了,他曾经那么地想学有所成啊!而有的成绩倒一直好,走上社会后却又碌碌无为。这种淘汰教育让我痛心!”
有诗《我说考试》为证:
在一座白色的监狱里/咬着书中的锁链/启齿是十年前/却无吞尽十年后/即使用带血的唾液/和燃火的舌头/将锁链熔成一片/所有的禁锢/又一夜冻成
说到这里时小郭非常激动,他说:“这时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育是那样的“冒得用”!第一,在一种陈旧意识下产生的教育是那样的缺少“实用价值”,小学的教育不能成为中学教育的坚实的基础,而中学与大学的教育方向又不一致。甚至整个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又有一层厚厚的隔膜。最终不能用到社会竞争中来。至少各类学校之间或者学校和社会之间缺少一种应有的和谐性!第二,我们的教育归根到底一种“淘汰教育”。强中更有强中手,所谓的优秀的学生也逃脱不了不如人的命运,真正优秀的学生往往又不是一般教育制度的顺从者!”
有一篇日记《可怜的生物课》(1991,4,16)描写了当时的课堂:
铃响/老师的嘴里窜出/腐臭的马牛羊/铃响/我们变成了脱僵的/马
我对他的话深有感触。虽然是那么的充满思辩的意味。这就是他的第一次的惊讶!而我对许多教育问题恍然大悟!——原来一般的教育其实是一种无用的教育!更是一种人人无用的教育!现在,有了眼药水,我的眼睛变得明亮起来。
于是尚读师范时的他就在思索——有没有一种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很和谐,甚至到社会上又可以直接应用呢?有没有一种教育让每个人在平等的条件下完成自我的充分发展呢?渐渐的,他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意识,他要尝试一种全新的教育!以自己的求学和教学经历为研究素材!
“那么怎样建立一种人人有用的教育体系呢?”我迫不及待地问。
小郭又陷入了少年时代的回忆之中,他说:“由于长期坚持文学创作的缘故,我渐渐地了解了创造性思维的运动规律。以后,我看的书多了,进一步接触到创造学上的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读书和社会实践中,我已经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个人如果没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那就没有参与社会竟争的有力武器。如果从创造的角度帮学生建立一种知识体系,那该是多么‘有用’啊!我说得够多了,该喝茶了!”
然而,人们对创造实在有些隔膜,认为它是一种高不可攀的东西。于是,小郭根据自己长期应用创造学的感性经验,提出了“创意法”,以使“创造”通俗化和普及化。而创意潜能几乎是人人相等的。这就为建立“人人有用”的教育提供了可能。这样,一种全新的“有用的”教育体系——创意法教育体系在脑子里形成。
“这种体系主要是怎样的呢?”我不得不扮演三流记者的角色。未等他喝个够。
他几乎在口干舌燥地背诵:“这种体系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它以创意法为教育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创意法,以实现‘学得有创意’。它是一种‘真正有用’的教育。第二,它以创意法为教育方法。要求教师运用创意法,以实现‘教得有创意’。它是一种‘人人有用’的教育。在‘基础课’中,我决心以小学语文创意法一科来实践这一项教育课题。同时,在这个理念上开发暂以“口头”为载体的《创意法》‘专业课’课本。”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怎样做个具有创意的父母?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