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教学课题:《合作教育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指导性合作主要方式有:⑴“家长联谊会”,由各班科任教师和部分家长组成的联谊会履行着教育合作的责任,联谊会有简易的章程,有常规的活动时间和固定的活动场所,定期交流信息,共同研究教育问题,以便在家长会上为家长们日常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指导。⑵开办的家长学校,当前主要是由学校向家长单向输出教育思想,年轻的家长在这所关系几代人成长的特殊学校里受到教育,他们正在成为学校-家庭教育的热心探索者。有的家长对照自己在家长学校所学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主动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行为,有的遇到问题能到学校向有经验的教师寻求帮助,还有许多
3、只要愿意学就能学得好
课堂教学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尽管教育改革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而加大了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的开设量,但学科课程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进行教学的主渠道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课堂教学。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把合作教育的课堂目标体系分成两个部分:
1、学术性目标,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教学目标;
2、合作技能目标,即: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与训练
合作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有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本课题组提出:"只要愿意学,就能学得好。" 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宿感的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教育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研究如何使学生愿意学的问题,主要从教法、学法改革入手探索以下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我们的调查结论是师生比较认同“启发创新”式(选择该项的学生占49%,教师占53%)和“研究讨论”式(选择该项的学生占40%,教师占32%)这两种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实验的突破口,从强化学生主体,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改革,初步探索了几种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⑴探究式
这种结构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其教学程序是“创造情境→定向自读→师生研究→质疑点拨→反馈练习”。
在以策略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语文课或外语课教学中可采用这种方法,在这种结构中,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教师是“顾问”和“引路人”。
⑵讨论式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